農曆年第一個出生的男丁

屏東縣屏東市

海豐巡男丁(燈)

海豐巡男丁(燈)

屏東縣屏東市

農曆年第一個出生的男丁

海豐巡男丁(燈)

2023-11-14

農曆元月十五日巡男丁(迓男孫燈):男丁是早期農村社會的主力, 閩南話的“丁”與“燈”發音相同,為了鼓勵添丁,海豐三山國王廟在每年的元宵節舉行都會舉辦迎燈繞境活動,海豐地區居民添男丁就要向廟方“報燈”,來年參與迎燈,每年農曆元月1日至30日當中第一個出生 的男孩子稱為當年的燈(丁)頭,可以搶燈首。

迎男孫燈自清朝時期即有,已有二百餘年歷史。全國少見「燈首」、分「點心擔」、「走轎入廟」等祭儀,別具地方特色。在地陣頭繞境、科儀具信仰文化。信仰圈全境參與。

相關文章

2023-11-13

建於乾隆27年(公元1762年)的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是台灣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三山國王廟,三山國王廟大王爺與麟洛鄉姑娘徐秀桃「神人聯姻」的傳奇更是為人津津樂道;地方相傳大王爺出巡到麟洛鄉,看到民女徐秀桃一見鍾情,因而結為連理,每年初二王爺奶奶便要回麟洛鄉娘家走走,成為九如、麟洛鄉的年度宗教盛事。早期加蚋埔族人每遇乾旱時,即由部落頭人召集長老和尪姨會商準備前往水源頭祈雨。祈雨時所有參與的族人都必須唱祈雨歌,因此須於一個月前開始練唱。祈雨地點大都在口社溪上游舉行,其中曾有一次移往沙漠村的"海神宮"舉行,甚至也有遠走旗山地區的"姜仔寮"祈雨的傳說。

2023-11-07

麻豆鎮「紀安宮」,創立於西元1700年,主祀東晉淝水之戰謝安,至今已逾三百多年。「麻豆紀安宮金獅陣」與本縣已登錄縣定傳統藝術「西港廣慈宮金獅陣」互為獅母與獅子,為西港香入廟時,能同時進入西港慶安宮王府參拜的兩隻獅。「麻豆紀安宮金獅陣」源於烏竹林廣慈宮現任主委謝顯森之曾祖父謝燕(俗稱燕師),約至西元1881年前後延續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其獅頭之製作仍沿用舊習,以泥土製成模型,再用牛皮紙、報紙及紗布一層一層包裹,修飾完成裱糊後,藉由日光照射整個模型成堅硬狀態,再用竹子固定後,用藤條片作為綁線,最後加以粉飾、彩繪、安裝鏡片以及鬃鬚,即完成紅獅頭。

2023-11-02

陳李美娘專攻北管戲齣的老生、老旦以及大花的角色,不論是古路戲、新路戲還是扮仙戲,她都能以優美的身段、聲腔和扮相成為老輩和中生代演員的表率。她是漢陽北管劇團的資深演員,自15歲加入戲班,積累了豐富的習藝和演出經驗,跨足了多種劇種,包括歌仔戲、客家戲和北管戲曲。她的技藝純熟且精湛,曾多次獲得各種獎項的肯定。在1987年,她獲得了省府的「文化特殊貢獻獎」,而在2019年,她也獲得了臺北市歌仔戲的「優秀演員獎」,充分展現了她的藝術價值。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