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金門海上的守護神

金門縣金湖鎮

峰上天后宮祭蜂鄉俗

峰上天后宮祭蜂鄉俗

金門縣金湖鎮

東金門海上的守護神

峰上天后宮祭蜂鄉俗

2023-11-14

峰上祭蜂鄉俗乃源於相傳峰上村位於「蜂穴」上,多蜂之故,使得鄉民認為透過祭祀蜂穴之蜂的儀式性過程方能安頓靈穴而能安定居存於生存之環境。因此,峰上鄉民遂於天后宮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時設醮慶祝, 慶典中全村共同參與「祭蜂」特殊鄉俗。 峰上祭蜂鄉俗之主要價值在於呈現村落居民的村落擇址觀、傳統風水穴位的概念,以體現村民對於居存空間與宇宙觀之認知。並透過「祭」的儀式行為,突顯先民對於居存空間的平安、牲畜興旺之祈求與期盼,最後達到整體居存空間上的和諧關係。另透過神明形成共同信仰的方式聯結群體,此為於在相互間無血緣關係之村落內群體下超越口頭約束的有效聯結方式,並透過常年的祭祀與遶境巡安過程凝聚村落內部力量與團結情誼。

儀式於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時設醮慶祝,慶典中更有全村參與恭迎天上聖母等諸神遶境巡安與食三牲粿儀式後進行。「祭蜂」儀式前,鄉眾於廟埕設桌並置兩頂神輦,桌面擺設三牲、紅鴨蛋、紅龜、「兵飯」與糖粿仔而桌下置臭酸水,後恭請中壇元帥主壇;儀式開始先由鄉老焚香祈祝,並由法司誦經祝禱恭迎眾神蒞壇,後鄉老一手未依固定順序將紅鴨蛋、紅龜與糖粿仔拋擲於鄉眾肩扛左右大幅度擺動之神輦間,另一手持碗盛臭酸水潑灑向神輦間之鄉眾,而鄉眾則冒遭神輦夾擊之險撿拾滾落神輦間之紅鴨蛋;世代以來峰上鄉俗流傳食得紅鴨蛋能帶來福氣與好運,而鄉民亦堅信不移,故「祭蜂」儀式過程鄉眾無不奮力撿拾紅鴨蛋;另鄉民會於儀式後撿拾盛裝散落於地之紅龜、糖粿仔及剩餘臭酸水餵食牲畜,希望牲畜亦能健康平安興旺。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同時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14

屏東縣枋寮鄉北勢寮保安宮(主祀大道公,每年農曆5月2日(保生大地得道飛昇日),廟方舉辦全台獨一無二的「送白鶴」祭典;相傳保生大帝生前即乘坐白鶴羽化昇天,北勢寮保安宮管理委員會每年除了大肆舉行法會慶典之外,並會製作白鶴一隻供送保生大帝神靈回白礁謁祖。北勢寮保安宮放白鶴活動,各項祭典活動籌措、製作、每年都喚起枋寮全鄉參噢,祭儀兼具藝術性及典範性。

2023-11-07

慶和軒成立於民國88年(1999),團內的19位成員來自嘉義布袋地區,大多從事服務業、自由業和漁業相關工作。慶和軒的師承源自於早期的北管團體梨春園,陳助麟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重要人物。陳助麟擅長絃樂和打鼓,技藝多才,是梨春園的頭手鼓和頭手絃樂手,對於戲曲的唱唸也非常熟練。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主要演唱者之一,同時也是梨春園的館主,他在絃樂、吹樂和打樂方面都有涉獵。

2023-11-08

北港老塗獅,創辦人黃清塗(1930一2014),享壽86歲,綽號老塗獅,臺灣雲林北港人,武術家及中醫家。 北港老塗獅創辦人黃清塗出生於昭和5年(1930),出自北港勤習堂,30年代師承北港勤習堂第三代陳水來老師父(黃清塗之義父),學習武術、白鶴獅陣及白鶴獅製作技術,後來初設舘號為「北港勤習堂 鳳陽國術舘」,民國49年(1960)以自家班底跟隨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後來舘號正式更名為「北港老塗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