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舉行河的子民文化傳承

高雄市那瑪夏區

卡那卡那富族Pasika’arai(河祭)

卡那卡那富族Pasika’arai(河祭)

高雄市那瑪夏區

神秘舉行河的子民文化傳承

卡那卡那富族Pasika’arai(河祭)

2023-11-14

據耆老口述,楠梓仙溪古時名稱叫做那瑪夏,此名稱的由來,是卡那卡那富族早期先人,為紀念一名叫做那瑪夏的男子,他為了拯救族人生命而犧牲了自己性命,相傳有天那瑪夏一如往常至現今通稱楠梓仙溪流域魚獵,但他發現溪水銳減直覺不尋常,於是往上游一探究竟,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巨大的鱸鰻堵住了河道,形成了巨大堰塞湖,對下游部落造成極大的安危,於是那瑪夏奮勇與巨鱸鰻拚搏,無奈不敵負傷回部落高知族人此事,沒多久即死去,族人則與山豬聯手將巨鱸鰻擊敗,部落得以回復安全。

上則傳說,透露了卡那卡那富族人自古迄今,與傳統領域內的河流關係緊密,卡那卡那富族河祭至少可追溯至三百年前以上,當時的卡那卡那富族為求生存被迫從台南玉井、楠西、南化等丘陵地區 (西來說)遷徙至現今高雄那瑪夏區行政區域,初乍時全無任何族群在此居住活動,族人們於是選擇在此委身立命,不久即發覺那瑪夏溪(即今楠梓仙溪或旗山溪上游稱呼)及其各支流蘊藏著豐富的魚蝦河鮮,提供族人常年不虞匱乏的食物來源,讓在歷經數次顛沛流離,造成卡那卡那富族人口數銳減的困境下,又看到轉機曙光。 因此楠梓仙溪兩側流域成為族人重要的活動獵食區域,族人在此捕獲充足的魚蝦食物,人丁也漸漸成長興旺,如此美好的創造及對溪流養育族人的恩澤,卡那卡那富族人遂以感恩的心真誠祭祀,並祈求天神與河神保佑族人年年豐收平安,河祭祭典常態進而孕育衍生,儀式過程中傳遞人們必須保有謙虛敬畏的態度面對山川;在生活中更要時時珍惜萬物來守護山川,如此配稱的言行才能蒙福豐賜食物來源。

相關文章

2023-11-07

復興閣皮影戲團保留傳統潮調唱曲,還保持了臺灣皮影戲傳統的戲偶造型與色彩。他們的全臺巡演和國際演出,使臺灣的皮影戲藝術得以傳播至世界各地。同時,他們的教育研習和文化展演工作,為臺灣皮影戲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這個團隊能夠繼續在藝術和文化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繼續為臺灣皮影戲的繁榮不懈努力。

2023-11-13

民雄原名打貓街,據傳乾隆年間,7月1日起,每日下午陰風慘淡,嘗聞鬼聲啼哭,人人畏懼,時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向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於是每年普渡期間用紅緞塗大士爺神像奉祀壇中,並進行普渡儀式,並於結束後火化大士爺升天。本普渡活動為本縣民雄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爰予以登錄為民俗。

2023-11-13

西港慶安宮由西港仔街、瓦厝內、南海埔、堀仔頭和茄苳腳等所謂「五角頭」共同管理,創建於康熙51年(1712),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城隍境主和中壇元帥,一般認為城隍境主和中壇元帥可能隨鄭軍而來,但天上聖母則是分靈自鹿耳門天后宮,這也就是每屆刈香前必先至鹿耳門「請媽祖」的歷史背景。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