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神聖今進行首場刺球儀式

屏東縣來義鄉

來義高見maljeveq(祖靈祭)

來義高見maljeveq(祖靈祭)

屏東縣來義鄉

莊嚴神聖今進行首場刺球儀式

來義高見maljeveq(祖靈祭)

2023-11-14

排灣族最慎重與嚴謹的祭儀,是每五年與祖靈相聚的盛大聚首活動- Maljeveq「五年祭」;族人為懷念神靈的庇佑、回憶過去祖先辛苦打造的家園、祈­求未來的運勢平安順利,最重要的可以讓族人更努力工作,團結合作。在整個祭儀過程中有準備期(通靈請示、製作刺球竿、遮蔽)、正祭期(迎靈、刺球儀式、­祭祀、歌舞頌讚、送靈)、後成期(平安祈福、狩獵、農耕、宰豬獻祭等),而當中族人會­透過刺球祭儀及集體吟歌共舞,營造以夢想祈福、娛靈共生的境地,也促進族人彼此情感交­融及部落和諧。

高見部落原舊古樓排灣族,於日治時代,約民國27年間,由深山的舊古樓社區遷出。因高見視野寛擴遠望鵝鑾鼻及高雄如在眼前,是同天然的瞭望台,故取為高見村。(takamimura意為可遠觀廣闊的高地之處)

相關文章

2023-11-06

黃榮泉(1932~2019),桃園復興人,其所吟唱者,於文化及族語能力急遽變遷與衰退的今日,彌足珍貴。而其所吟唱之內容,始於泰雅族由南投瑞岩祖源地遷徙,輾轉擴散流佈至大漢溪上游沿線今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鉅細靡遺的傳頌相關之部落遷徙源流。

2023-10-13

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為配合台北稻江霞海城隍老爺的祭祀活動,大稻埕地區從商的信徒們集資,赴大陸福建福州恭塑謝、范二將軍神將,組成靈安社。(吳亞梅(1987),「靈安社一一八年記」。民俗曲藝,第47期,頁26)

2023-11-13

本地起源說有3說;一是學甲頂洲說法,從農閒發展而成的競技活動,二是學甲宅仔港發源說,日治大正初年宅仔港人訓養野鴿,發展而成。第三則是海線聚落人民喜歡養鴿子,卻因鴿子會受到老鷹圍捕,而掛上鴿笭嚇阻老鷹。 但根據耆老口述,放鴿笭活動於日治時期便已經廣泛流行,甚至到日治末期戰爭開始日本人禁止放鴿笭,因笭聲似空襲警報。 過去掛粉鳥笭流傳地區大抵分布於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流域下游平原聚落,而隨著時代變遷,僅存八掌溪、急水溪之間下游聚落,也就是嘉義縣義竹鄉、臺南市學甲區、鹽水區、新營區保留此項風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