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福醮繞境巡安

金門縣金湖鎮

蓮庵金府王爺聖誕建醮遶境

蓮庵金府王爺聖誕建醮遶境

金門縣金湖鎮

平安福醮繞境巡安

蓮庵金府王爺聖誕建醮遶境

2023-11-14

金湖五呂地區的呂氏宗親早年為團結宗誼且五呂聚落的主要信仰神明都是王爺之故,因此,五鄉遂於每年金王爺聖誕聯境建醮慶祝,並出巡鎮營祐保闔境平安。五呂聚落有各自的主祀神,西村是林府王爺,東村是森府王爺,土樓是池府王爺,庵邊是許府王爺,西埔是蘇府王爺,而各宮廟王爺聖誕各自於各村落建醮慶祝。由呂舟生所撰慶神會緣起推測可能是1946年開始,進行到第三年金府王爺由東村迎回奉祀,隔年(1938)受到戰亂影響停止。四、五年後才得以將金府王爺送到西埔。五鄉慶神會明訂「有演戲,才有過鬮」之輪值原則。勘亂時期,禁止戲劇公演。政治因素延宕慶神會,金府王爺因此由東村奉祀十數年。直到1970年建醮申請獲准,又請到戲班,遂由西埔值年舉辦慶神聯會。此後都年年順利如期舉行。

金王爺聖誕聯境建醮慶祝並出巡鎮營是抗戰勝利後呂邦楨倡議,他自原鄉樸兜來金門定居,建議所有呂氏聚落聯境合祀連絡宗誼。當時五呂中庵邊奉祀的金王爺香火鼎盛。唯金王爺有乩身,故以庵邊金王爺為共同信仰象徵並輪流奉祀。後因故庵邊迎回金王爺,而五呂個聚落各自重塑金王爺金身,並另塑一金王爺金身以供五呂輪祀。當初是以擲筊方式決定輪流順序:西村→庵邊→土樓→東村→西埔。土樓當時家戶僅剩一戶,遂和東村合辦。所以初始是4年一輪。這幾年土樓人口增加到10戶,可以獨立辦理慶神會,恢復原先五年一輪的制度。目前是每個聚落一年一替,五年完成一個循環。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同時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14

排灣族最慎重與嚴謹的祭儀,是每五年與祖靈相聚的盛大聚首活動- Maljeveq「五年祭」;族人為懷念神靈的庇佑、回憶過去祖先辛苦打造的家園、祈­求未來的運勢平安順利,最重要的可以讓族人更努力工作,團結合作。在整個祭儀過程中有準備期(通靈請示、製作刺球竿、遮蔽)、正祭期(迎靈、刺球儀式、­祭祀、歌舞頌讚、送靈)、後成期(平安祈福、狩獵、農耕、宰豬獻祭等),而當中族人會­透過刺球祭儀及集體吟歌共舞,營造以夢想祈福、娛靈共生的境地,也促進族人彼此情感交­融及部落和諧。

2023-11-14

南庄鄉獅山勸化堂創建於明治二十三年(1897年),開堂以來,除日據皇民化時期外,均於玉皇大帝及三恩主壽誕時,分別以九獻大禮及仿九獻禮祝賀,儀式恆以古禮進行,執事人員達50餘人,典禮肅穆莊嚴,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主、自發參與。

2023-11-14

直加弄香,又稱「安定香」,推測最早可能源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頂下各庄出力重建保安宮完工後,便開始有了香科雛形,但至今並無相關清代文物、文獻出土,難以考查當時活動樣貌。而至少最晚於日治時期便是每三年乙科舉行刈香遶境。 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是從各庄齊建保生大廟延伸而來,是地方人文歷史的濃縮。香科活動最為每三年乙科,稱為「小科」,採「年底建醮、隔年三月刈香」之型態,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改成「香醮合一」,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再改以「城隍夜巡」取代香科、以「三朝祈安禮斗法會」取代醮科,並每12年(未年)再擴大為全交陪境會香及作醮,稱之為「大科」形成今日所見的「直加弄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