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尾挑飯擔熱情出菜開動

臺南市新化區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臺南市新化區

大坑尾挑飯擔熱情出菜開動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2023-11-14

新化鎮大坑里「大坑尾」聖母壇為300多年前居民所共同奉祀,當時只有16戶,居民於是互相宣誓不可「退份」,除非絕嗣無後。 在困苦的年代,聖母壇每年慶典遶境都相當艱辛,幾乎每戶男丁都要出來幫忙。而念及庄社山路路途遙遠,因此,就有各家必須準備餐點給遶境的人員吃飽飯的習俗出現,此地稱為「食飯擔」。

後來居民越來越多,庄域就以聖母壇為中心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居住比較偏遠的住家,如:臭頭崎、崁尾、新化等交通較不便住家,在接近中午時將餐點挑擔至廟埕,讓陣頭及信徒在中午返回庄廟休息時享用。其他較近的庄社,則在黃昏時將餐點挑擔至廟埕,讓陣頭及信徒完成全庄遶境入廟後享用,因此「食飯擔」其實有2 次。 「食飯擔」雖然是說擔餐點,但各家為了讓菜色上得了餐桌,通常會準備得很豐盛,幾乎每戶人家都會用大坑里的特產竹筍、羊肉及土雞等食材,製作傳統竹筍飯、竹筍雞湯、羊肉爐、燒酒雞、酸筍雞、土雞油飯、鹹飯等等。這些菜飯都是主人的心意,許多居民出嫁的女兒、旅外工作的子弟都返鄉來,加上慕名而來的遊客,到處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這個風俗還被賦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若擔來的飯菜被吃光,代表來年會很旺,因此不管現場彼此認不認識,每一位居民都會熱情吆喝招待。

相關文章

2023-11-03

南區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傳承自新營團,同時融入了「神授技藝」,在傳承的同時也呈現創新。這種傳統藝術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還展現了當地文化的特色,具有濃厚的在地性。灣裡同安宮的婆祖陣結合了當地文化元素,包括裝扮、面具和陣式,都展現出獨特的風格。每個角色所使用的道具,如骨傘、七星劍等,都彰顯了陣頭的特色和獨特性。這個陣頭是原台南府城唯一的婆祖陣,其表演形式融合了改運和收驚的功能,具有濃厚的文化性和儀式性。此外,陣頭的面具已經發展至第三代,前兩代的面具保存完整,展現出深厚的藝術性。整體而言,南區灣裡同安宮的五媽婆祖陣不僅是當地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傳統藝術表演。

2023-10-13

根據地方耆老的傳述,百年前古早的葛瑪蘭城,有一位名叫「貓仔枝」的賣麵龜小販,因終年身體欠安,逐至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經神明指示-於中元普渡前日,貓仔枝需組織一隊吹鼓陣,繞境宜蘭城的東、南、西、北四方,而後貓仔枝逐不藥而癒。

2023-11-02

淡水南北軒是一支具有超過90年歷史的北管音樂團體,其持續傳承、表演能力與團員間的默契和專業技能,使其展現出卓越的傳統民俗音樂價值,顯示出其高度的藝術性。這支樂團不僅在音樂演奏技藝上優秀,陣容壯大,並且在淡水和三芝地區獨樹一格,具有特殊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