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一科醮典王船完工開放參拜

臺南市關廟區

關廟山西宮遶境暨王醮祭典

關廟山西宮遶境暨王醮祭典

臺南市關廟區

12年一科醮典王船完工開放參拜

關廟山西宮遶境暨王醮祭典

2023-11-13

關廟山西宮主祀關聖帝君,其草創於鄭氏時期,清康熙59年(1720)陳文達在《台灣縣志》中記載廟宇於偽時建(偽時即鄭氏時期),可見山西宮建立時期相當早。歷經清領時期郭光侯事件曾遭焚燬,以及後來兩次地震而傾圮,但在各官紳的奔走捐獻下得以重建與修繕。大正2年(1913)地方人士再度發起大修繕,並舉行醮祭,這是山西宮第1次有記錄者,而這一次是慶成醮,是否有王船祭典無法確定得知。

戰後第1次有王船活動的醮祭是在1958年,其為重修舊廟完成後所舉辦的5朝王醮,但實為7朝王醮,名為5朝主要用意為尊敬神明和遵循傳統習俗,此年議決每隔12年舉行1科,並與歸仁地區的仁壽宮、保西代天府(大人廟)有「接辦」的情形,3座廟宇有交陪情誼,人稱「三腳砧」,其順序為大人廟在先,山西宮居中,仁壽宮殿後,有大道公押後之意;之後於1970年配合金爐移建而舉行庚戌科王醮,1982年因新廟落成而舉行壬戌科王醮,1994年的甲戌科王醮也在斥資3000萬元的山門落成時舉行。 山西宮在戰後的5朝王醮,都遵行12年辦一次的習俗,比鄰近的歸仁仁壽宮及保西代天府漏辦情形還少,足見關廟人對山西宮王醮慶典的重視。

相關文章

2023-11-08

戴志蘭是一位京劇名伶,她不僅深得京劇的精髓,舞台功夫深厚,藝術造詣高超。她的表演具有高度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的標準,被認定為具有藝術性。戴女士的蹻功技藝非常了得,形成了自成一家的獨特風格,並且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肯定。然而,這種特殊技藝逐漸失傳,使得她的藝術風格更顯珍貴。她的表演具有特殊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目的標準,被認定為具有特殊性。

2023-11-14

東港共明堂在成立當年除了聘請崁頂鄉港東村教師前來教導外,亦有神明降壇,親自傳授陣行與參禮方式,參禮方式:有個人參拜、統一參拜、開四門等,充分了解本項民俗之知識,歷年來參加團練的教練、副教練傳承各項陣頭技術都盡心盡力,民俗文化表現形式都能充分展現。東港共明堂成立屏東縣東港鎮五毒大神文化發展協會,成員大都是裝扮過五毒大神的人員為主,主要是負責五毒大神的招募及訓練,協助推動該登錄項目保存維護工作之能力與意願高。

2023-11-07

東竹林保安宮管理委員會的牛犁歌陣展現了多層次的藝術價值。他們保留了傳統牛犁歌的曲調風韻,並將前場的丑角演出、後場的人聲助唱、樂器演奏等分工巧妙結合,呈現出生動的戲演場景,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在參與者結構上,他們堅持男性組陣,前場由男童飾演丑角,後場由成年男性以人聲吟唱,且不使用現代擴音器材,展現了獨特性。此外,他們的表演傳承了地方特色,是西港刈香活動中重要的民俗陣頭之一,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背景。这种融合傳統和現代的表演,使得他們在地方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