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雄原名打貓街,據傳乾隆年間,7月1日起,每日下午陰風慘淡,嘗聞鬼聲啼哭,人人畏懼,時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向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於是每年普渡期間用紅緞塗大士爺神像奉祀壇中,並進行普渡儀式,並於結束後火化大士爺升天。本普渡活動為本縣民雄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爰予以登錄為民俗。
相傳乾隆年間,每年農曆7月民雄地區就會陰風慘淡、常聞鬼聲啼哭,唯有觀音大士顯身,才足以鎮壓孤魂,因此民間在每年農曆7月1日用紅緞塗大士爺像奉祀壇中,誦經3天超渡孤魂,並於農曆7月21到23日連續3天舉辦祭禮。 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大士爺是專管「鬼」之神,連續3天的祭典結束後,紙糊大士爺神像將連同山神、土地公等紙糊品,火化升天,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為罕見的宗教特色,是民雄地區珍貴的祭典,與「基隆中元祭典」、「屏東恆春搶孤」與「宜蘭頭城搶孤」並列台灣農曆7月四大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