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球儀式象徵勇士精神

屏東縣來義鄉

排灣族古樓社迎祖靈及送祖靈祭典

排灣族古樓社迎祖靈及送祖靈祭典

屏東縣來義鄉

刺球儀式象徵勇士精神

排灣族古樓社迎祖靈及送祖靈祭典

2023-11-13

傳說排灣族古樓社maljeveq(迎祖靈)及pusau(送祖靈)祭典的淵源,可追溯於早先的「三年祭」;性質同樣為世人、祖靈和創世神相約祭拜的祭典,時間則為三年一次。每次祭祀前十天都透過巫師占卜與祖靈相約於何日何時相會,當日以燒小米梗的煙為號,以迎祖靈降世賜福。 此祭典由古至今,從不間斷,直到某一屆,發生giring頭目兄弟於祭祀準備期間,因爭執持有最長刺球桿而怒目相向,各取刺竹竿所接尖端處,雙方互刺身亡事件,犯了禁忌,祭祀活動至此停辦,長達十五年(五次),於此停辦期間,「kuljaljau」部落便一直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經巫師占卜詢問祖靈,為何發生天災人禍,祖靈示意災厄仍源起於「祭祀停辦,未獲祖靈祝福所致」。

「kuljaljau」子民獲祖靈訊息後,隨即研討恢復祭祀活動:首先因兄弟互刺案已將rusivawan球場廢掉,而另闢pulavuwan新刺球場,並經由巫師占卜得到祖靈ljemeti(祖靈與世人的橋樑)示意於五年之後,以燃燒小米梗的「煙」為號來迎接祂回到世上,藉藤繩製作的球賜下祝福。 至此,三年一祭遂更改為五年一祭,是為流傳至今的「maljeveq」。

相關文章

2023-10-13

當先民開拓澎湖之際,道教亦隨之傳入。澎湖縣廟宇法師派別有普庵派、閭山派、疑似摩尼派三派,小法與乩童均為廟宇最基本且最密切的神職人員,小法祭祀科儀為宮廟各種神明慶典、廟會表演重要儀式,為本縣民間獨具特色之祭典儀式。

2023-10-13

清末大陸居民移民到宜蘭時,因恐遭原住民出草,多求助於當地石聖爺廟所奉祀的石頭公保佑。當地民眾有感於石頭公相當靈驗,加以舊時人民有將較為體弱多病的小孩給神明當義子,希望神明保佑小孩順利長大的做法,於是開始有信徒將石頭公旁的石頭磨平並繫上紅線佩帶於小孩身上,希望藉以得到石頭公庇佑,孩童也因此得以順利長大,故而有「掛貫」儀式的出現。利澤簡因有水運之利,居民日增,形成街市,乃在1826(清道光6)年,決議在街上建廟,命名「永安宮」,成為溪南地區唯一座東朝西、背海面山的媽祖廟。

2023-11-14

白鷺部落payljus,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八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部落經歷多次遷移,但部落仍保留重要的祭典,像是今年春節期間白鷺部落payljus就舉行maljeveq人神盟約祭,雖然近幾年因為經濟和就學因素,參與準備祭儀的人數不如以往,但部落家族努力維持這項傳統文化,也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maljeveq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社會重要的文化祭儀,藉著與祖靈的相聚,再一次凝聚彼此,位於屏東來義鄉的白鷺payljus部落,是現今排灣族社會,仍然保有傳統祭儀,maljeveq的部落之一,每次都在春節時期,實踐與祖靈的約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