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墜地與蜘蛛精鬥法的故事

臺南市新化區

大目降十八嬈

大目降十八嬈

臺南市新化區

七星墜地與蜘蛛精鬥法的故事

大目降十八嬈

2023-11-13

新化舊名「大目降」,相傳古代庄社地形地貌是風水師口中的「八卦蜘蛛穴」,整個穴位的中心,是在中山路與中正路交叉口(舊名「三角湧仔」)。自此十字路口向8個方向輻射岀8條交通線,含往玉井、永康、關廟、新市等4條主線,往礁坑、大灣、唪口、大坑等4條副線,形成四正方、四隅方俱全的「八卦地穴」。 除了「八卦蜘蛛穴」之外,市街的民間信仰宮廟間又形成「七星墜地格局」。原來,市街內庄社古代分為8堡,其信仰中心分別為護安宮(王公廳)、北極殿、太子廟、觀音廳、清水寺、武安宮、朝天宮等,這7座宮廟被認為是「七星」,遂有「七星墜地格局」之說。

七星加上八卦,對地方上來說是物產豐饒、人才輩出的好地理,然而,它也有後遺症,就是在蜘蛛穴中的蜘蛛精會定期作亂,危害鄉里。傳說時間一到,蜘蛛精會在穴中吐絲結網、產生迷惑人的妖氣,尤其是剛過完年的這段時間影響最大。妖氣使得庄社裡的婦女,變得行為放蕩,把家人們搞得雞飛狗跳、驚慌失措。後來,庄民們只好求助於公廟「朝天宮」的神明。經由媽祖指示:若要破解地靈上所引起的災厄,需請坐落於七星位上的宮廟眾神巡境遊街,再配合眾善信齊心之力才能解除。 於是市街上的居民聽從神明指示,於農曆元月18日晚間舉行繞境祈安活動,各廟陣頭及信眾踴躍參與,十分熱鬧,名為「十八嬈」。日治後期,日中戰爭於1937年爆發,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這項民俗活動也被禁止。 終戰後的50~80年代也未再舉行,直到1995年因地方文化逐漸受到重視,才又恢復舉辦,然活動時間已由晚間改為白天。後來2000年也舉辦過1次。這2次都因文建會的重視與經費挹注,活動內容變得多元化,除傳統繞境之外,普渡誦經、蒙山施食、虎頭埤放水燈、花車遊行等等,十分精采,時間也延長為3天。 除了這2次擴大舉辦之外,以後雖沒有年年各廟聯合舉行,公廟「朝天宮」還是會自行以媽祖神駕繞境一番。

相關文章

2023-11-14

安平城隍廟創設於清乾隆年間,為安平四大公廟之一,每年七月的城隍廟公普皆由各角頭廟輪流擔任主普,俟公普完畢,其餘角頭廟始進行私普,當地自古即有「城隍廟無普,無人敢普」之俗諺,民俗傳承迄今,至少已一百多年,安平由原先之六角頭增為十角頭,各角頭廟輪流擔任城隍廟公普的模式仍持續而未中斷,普度前之放水燈、山燈、走赦馬、牽水車藏 等儀式內涵豐富,深具在地脈絡。

2023-11-02

陳剩女士在歌仔戲小生藝術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詣,她的唱、念、身段以及對角色的理解都表現得非常細膩和獨到,展現出深厚的藝術見解和體會,可供後學學習借鑒。

2023-11-14

望嘉部落的Maljeveq人在農曆新年前舉辦的傳統神盟約祭,特別是五年祭的刺球儀式。該部落首次在近百年舉辦刺球儀式,這是一項在日治時期被政府禁止的傳統活動。在2016年,部落成功將刺球祭石搬回祭場,並重新學習刺球相關的文化習俗。在2018年的神盟約祭儀式中,成功重現了近百年來中斷的刺球儀式。儀式包括迎靈儀式、刺球儀式,以及祭司將福球拋至高空,由男性勇士在刺球架上奮力刺中福球的場面。儀式中,勇士們使用綁著獸骨的護身符,並在pulingav的祭告和祈福儀式中進行刺球。整個儀式歷時12天,最後一天的刺球儀式需要刺中所有23顆福球才能結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