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大武壠族文化不遺餘力

高雄市甲仙區

大武壠小林平埔夜祭

大武壠小林平埔夜祭

高雄市甲仙區

保存大武壠族文化不遺餘力

大武壠小林平埔夜祭

2023-11-13

目前小林的平埔祭典,主要以農曆九月十五日太祖夜祭為主,農曆三月十五日的禁向,已停止舉辦。小林夜祭,為大武壠社歲時最重要的信仰儀式,立向竹、獻祭及牽戲為其祭典核心,具有傳統性與獨特性,顯映大武壠社的風俗習性。每逢農曆九月十五日清晨族人即上山砍向竹,並合力製作公廨中的各項器物,如向竹、向笴、三色布、頭圈、竹刀等「換新」並祭拜。下午,族人攜帶肉、酒、米買(糯米作成)、檳榔、香煙等祭品至公廨祭祀太祖,祭祀完後將祭品擺放在另一廣場,讓參與族人一起分享共食,夜間則進行公祭與牽戲(曲)。

大武壠小林平埔夜祭仍保有許多傳統祭儀,社區中仍有許多族人會吟唱古老的牽曲,祭品亦保持傳統,祭典由「砍向竹」以始、會親表演以終,是高雄地區平埔族群極具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動,具有高度保存價值,並有固定保存團體。

相關文章

2023-11-07

王玉川先生在說唱唸歌藝術領域的傑出表現和貢獻。他的咬字吐音、唱唸神韻和伴奏烘托等方面展現出高度的技巧,能夠在劇情中跌宕起伏、自由且即興地表達說唱唸歌之藝術境界。在十九歲開始說唱唸歌生涯後,王玉川的足跡遍及全臺,他自彈自唱的曲調豐富多樣,清晰流利地展現閩南語的韻味之美。他的即興編詞彈唱作品取材自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態和戲班子弟的甘苦心聲,其說唱風格別具親切動人的魅力,帶有濃厚的地方性。

2023-11-14

據傳乾隆13年(西元1748年)十二月初六日,媽祖後裔孫林各,跨海東遷,拓殖斯土。恭請林祖姑天上聖母聖像隨身護佑,並由同宗林謁公請林祖姑天上聖母神像從溪尾仔上岸並奉祀於田中央庄內。光緒5年(西元1879年),被信士請走不還,經田中央三位宗親邀月眉厝、柑仔井、牛埔仔番社口之間宗親,六人組成迎回林祖姑婆小組;爾後更邀請:大竹圍、番社口、牛埔仔、外快官、市仔尾、祖廟仔、下篰仔、中街仔、過溝仔、西庄仔、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北門口、南門口(番社)、坑仔內、田中央一、田中央二、田中央三、中察、柑仔井、草屯月眉厝一、月眉厝二,共聯合廿四庄林氏宗親之力,得以物歸原主。 之後經多年演變為:「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暱稱 私媽祖會),由二十四庄林姓宗親於清代組成之神明會,所奉祀的媽祖原來屬於私媽祖,無固定會址,憑媽祖聖裁,輪流奉祀,至今已逾二百五十年。

2023-11-07

施朝養先生具有豐富的車鼓陣藝術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能正確體現和維持傳統精神。他的表演風格不僅充分保留了車鼓陣的傳統套路,還在演出中加入自製道具,豐富了表演內容,提升了車鼓陣藝術的內涵和趣味性。他積極傳承車鼓陣藝術,自1983年開始教學傳承,並在彰化地區多個地方進行傳習,展現了高度的傳習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施朝養先生的演出不僅技藝純熟,還運用宏亮的嗓音、押韻流暢的台語,富有鄉土味的音質,生動活潑的音樂曲調與唱詞,表現出逗趣的小戲歌舞,展現了彰化地區民俗慶典的特色。他是彰化地區車鼓陣藝術的重要保存者,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的登錄認定標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