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湖牽水狀挑飯擔祭祖靈放水燈追思先人

雲林縣口湖鄉

口湖牽水車藏(狀)

口湖牽水車藏(狀)

雲林縣口湖鄉

口湖牽水狀挑飯擔祭祖靈放水燈追思先人

口湖牽水車藏(狀)

2023-11-13

車藏,音狀,正字為「旋」,出於道士科儀書本,有旋轉不停的意思。台灣民間有血車藏及水車藏兩種,前者糊貼紅色系列的紙花,專做超渡難產而過世的婦女;水車藏則多黏貼白色或灰色系列的紙花,主要在於超渡溺水之亡魂。 水車藏是以竹篾編紮成內外兩圈圓筒狀,糊上淺淡花紙,上下分別貼著十二尊牛鬼蛇神,按水中、陰間、天堂三種不同的宇宙空間排列。在水中的有冤魂、正義的水王和代表惡者的污穢神,還有押解鬼魂的大鬼、小鬼,審判善惡的城隍與牛頭馬面,最後則是觀世音菩薩與善才良女,頂端四角各插有一隻小三角旗用來招魂。轉動水車藏代表讓淹死的鬼魂,藉由旋轉的水車藏自水中找到上岸的方向,過去村民在水車藏上寫上祖先的名字,隨著時代更迭,現代人通常在水車藏上書寫自己的姓名、住址以示叩謝。

雲林縣口湖鄉每年的牽水車藏習俗,地方人士結合追思先人與宗教信仰。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口湖發生水災後,後人在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初八兩天前往各村莊的萬人塚祭拜先人。隨後地方人士並興築萬善祠祭祀,將牽水車藏祭典與地方宗教信仰結合,並發揚光大。 一場颱風引起海水倒灌,淹沒口湖鄉金湖港沿海各大村莊,帶走至少三千條以上人命。據地方耆老指出,當時水淹範圍包括目前的金湖、台子、蚶仔寮、成龍、新港、下湖口等村落。 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七的黃昏,一場狂風暴雨來襲,北港溪及牛挑灣溪水暴漲,強風席捲海水引起海嘯倒灌至雲林沿海地帶,一夜之間從虎尾溪到北港溪一片汪洋,其中又以金湖港一帶災情最慘重。 待海水消退後,破損的船隻與村莊一片凌亂,原本的繁華市街更是屍橫遍野,當地許多人家的家譜中都記載這一頁恐怖的歷史,相關文獻也記載這次水患式開台以來最大的風災水患,死亡約三千人。 災後在官民協助下,分別挖了四個大穴集體掩埋冤魂,受前清皇帝敕封為「萬善同歸」,這些死者都是災後倖存者無法辨識的親友,此後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到初八,亡者的後代子孫都會舉行牽水車藏超渡祭典追悼。

相關文章

2023-10-13

利澤簡本為蘭陽平原溪南地區的主要河港,清嘉慶年間有福建船民隨船供奉湄洲媽祖廟的分靈神座,常保平安、並能顯靈,讓海水暴漲,使船隻順利進出,被利澤簡居民迎奉安置在港邊大榕樹下,結廬參拜。 利澤簡因有水運之利,居民日增,形成街市,乃在1826(清道光6)年,決議在街上建廟,命名「永安宮」,成為溪南地區唯一座東朝西、背海面山的媽祖廟。

2023-11-08

中石硬港得意堂成立於民國四十幾年,當初的成立原因是因為中石硬港的頭人與石硬港得意堂的頭人不和,於是脫離並自行成立了北管軒社。到了民國五十一年,由於經營北管軒社的開銷相當大,中石硬港的頭人放棄經營,由三坑地區的人士接手該堂,並且將其改名為三坑得意堂。當時,三坑地區的主要產業是礦業,該堂得到了礦坑業主的支持,因此在民國五〇年代後,逐漸穩定發展,並且在後來轉向博弈事業,資源來源穩定,逐漸成為石硬港地區規模較大的軒社。

2023-11-14

峰上祭蜂鄉俗乃源於相傳峰上村位於「蜂穴」上,多蜂之故,使得鄉民認為透過祭祀蜂穴之蜂的儀式性過程方能安頓靈穴而能安定居存於生存之環境。因此,峰上鄉民遂於天后宮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時設醮慶祝, 慶典中全村共同參與「祭蜂」特殊鄉俗。 峰上祭蜂鄉俗之主要價值在於呈現村落居民的村落擇址觀、傳統風水穴位的概念,以體現村民對於居存空間與宇宙觀之認知。並透過「祭」的儀式行為,突顯先民對於居存空間的平安、牲畜興旺之祈求與期盼,最後達到整體居存空間上的和諧關係。另透過神明形成共同信仰的方式聯結群體,此為於在相互間無血緣關係之村落內群體下超越口頭約束的有效聯結方式,並透過常年的祭祀與遶境巡安過程凝聚村落內部力量與團結情誼。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