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神明來訪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期

南投縣名間鄉

南投縣名間鄉受天宮玄天上帝香期

南投縣名間鄉受天宮玄天上帝香期

南投縣名間鄉

各路神明來訪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期

南投縣名間鄉受天宮玄天上帝香期

2023-11-13

明末清初,自福建遷徙來台之李、陳、謝、劉姓人氏定居在松柏嶺,並奉祀隨身攜帶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後因族人遷徙他處,香火遺留住宅之中,附近居民延續祭祀,之後自寮中請出,遂捐資改建小祠奉祀。地方傳言,約在乾隆10年(1745)時,北極玄天上帝化身白鬚老翁,至鹿港某雕塑店訂塑玄天上帝神像(即現奉祀之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神像)並指定型態寸法。後通知松柏坑人士迎回祭祀,在眾人商議之下,擴建為廟宇,並按乩童指示,命名為「受天宮」。

清代移民遷徙頻繁,在南投縣、彰化縣、台中縣等中部地區的族群互動之下,多有受天宮之信徒攜帶其香火至新的村落發展,而後使受天宮於日治時期形成中部地區重要的玄天上帝信仰中心。戰後,受天宮的玄天上帝信仰開始組織化,並於民國42年(1953)成立理事會,於民國46年(1957)成立管理委員會,此後,信仰對象逐漸發展至全台,各地皆有人前來分靈、刈火,盛況非凡。

相關文章

2023-11-07

右昌光安南樂社成立於昭和3年(1928年)該社附屬於右昌元帥府,該廟為右昌地區的信仰中心,社員皆為右昌子弟,本著對神明的崇敬,藉由南管演出來榮耀寺廟與神明,尤其祀君」演出更表現出地方特有審美觀。右昌光安南樂所累積之曲目與類型完整、齊全;樂社營運長久穩定,與宫廟間關係緊密,且在社區祭儀及社交生活上保持活躍,為台灣現存館閣之鮮明代表。

2023-11-13

此項民俗始於清代,於清末便十分盛大,但因進入日治時期而中斷,僅有零星紀錄,戰後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由角頭海頭社重新發起,幾次的累積後,再加上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安平天后宮重建,迎媽祖祭典逐漸穩地,並趨於擴大,成為今日我們所見之安平迎媽祖上香山。因為迎媽祖活動之盛,而有「安平迎媽祖,無奇(旗)不有」、「安平迓媽祖百百旗」、「安平迎媽祖,百百旗有了了」、「安平迓媽祖,臺南伏(覆)地(白)虎」、「香山米粉食袂瀉」等不一樣的俗諺出現,可見此項民俗與安平人對於迎媽祖民俗之重視。

2023-11-14

福安宮位於彰化縣伸港鄉,主祀湄州三媽,也被稱為「新埔媽」、「新港媽」、或是「伸港媽」。宮廟後方的大排水溝原為清代的新港,主要是與廈門、福州商人貿易之用,也是移民們出入的港口。廟旁的福安路為伸港地區昭早開墾的市集「新港街」。開墾艱辛、篳路藍縷,種種危險性與不確定性,常需藉助鬼神力量來撫慰心靈,遂將原鄉的媽祖信仰帶來臺灣。原先媽祖奉祀在民家,後來信徒集資於新港街上蓋一聖母廟,到了日治末期由三媽扶乩指示新港派出所後方為廟地,也就是現在伸港福安宮的位置。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