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自福建遷徙來台之李、陳、謝、劉姓人氏定居在松柏嶺,並奉祀隨身攜帶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後因族人遷徙他處,香火遺留住宅之中,附近居民延續祭祀,之後自寮中請出,遂捐資改建小祠奉祀。地方傳言,約在乾隆10年(1745)時,北極玄天上帝化身白鬚老翁,至鹿港某雕塑店訂塑玄天上帝神像(即現奉祀之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神像)並指定型態寸法。後通知松柏坑人士迎回祭祀,在眾人商議之下,擴建為廟宇,並按乩童指示,命名為「受天宮」。
清代移民遷徙頻繁,在南投縣、彰化縣、台中縣等中部地區的族群互動之下,多有受天宮之信徒攜帶其香火至新的村落發展,而後使受天宮於日治時期形成中部地區重要的玄天上帝信仰中心。戰後,受天宮的玄天上帝信仰開始組織化,並於民國42年(1953)成立理事會,於民國46年(1957)成立管理委員會,此後,信仰對象逐漸發展至全台,各地皆有人前來分靈、刈火,盛況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