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水路迎客王信眾朝聖

嘉義縣布袋鎮

衝水路、迎客王

衝水路、迎客王

嘉義縣布袋鎮

衝水路迎客王信眾朝聖

衝水路、迎客王

2023-11-13

每年農曆3月27日,新塭嘉應廟的信徒就會來到台17線旁,新塭國小西側的王爺窟(王船碼頭),進行獨特的「衝水路、迎客王」活動,這項罕見的儀式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沿海地區每年一度的宗教文化盛事,吸引各地信眾及神轎前來共襄盛舉,近年來加入的神轎更達上百頂之譜,場面相當壯觀。 

嘉應廟供奉了22尊王爺(客王), 2尊輪流坐鎮廟內,另外13尊負責巡守海域、7尊巡守山區。傳說每年農曆3月27日是王爺的聖誕,在外巡守的20尊王爺會聚集在布袋鎮新塭外海一艘無形的王船上,海水漲潮時王船順著溪流進入新塭地區的王爺窟(王船碼頭),之後齊到嘉應廟「作客」,並接受信眾參拜。地主尹王爺等眾神則特別以衝水路的方式迎接,展現地主的歡迎之情。本活動為本縣新塭地區重要民俗活動,且具有傳統性、獨特之地方性與文化性,因此登錄為民俗。  

相關文章

2023-09-26

祭祀城隍的由來已久,相傳源起於周禮的八臘之祭。最早祭祀時原是水庸神,「水隍也,庸則城也」,水庸就是「城隍」,也就是保護城的神祇。古代祭「水庸」,即祭「城隍」,是一種人為建築物的自然神,南北朝時代,城隍變成一種福善禍惡,有求必應的神明。

2023-11-14

目前下淡水溪兩岸,包括高雄大樹、高雄大寮、目前屏東市(大洲里含大洲、頭前溪、六塊厝)、屏東萬丹等地的輪流做大功祭典,十分積極,民間自我認同度高,且因當地祭祀民眾對於此一歷史脈絡仍然清楚,所以持續保持著自主性、自發性地參與祭典活動。搭壇為祭場-下淡水溪請水(迎請英靈)-慶公筵-送水(恭送英靈),顯著反映下淡水溪兩岸六庄頭族群或生活與文化之特色。表此俗為下淡水溪東西兩岸六庄頭之特色民俗,存在時間已有一段歷史,同一事件引發的跨縣市(屏東市、萬丹鄉、大樹鄉、高雄市大寮區)民俗,有地域性統合之特色。

2023-10-13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相傳清乾隆年間先民自泉州安溪清水巖奉請清水祖師香火來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峽、鶯歌、樹林、大溪的泉州籍移民倡議建廟,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於三峽建立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並以姓氏分為七個股,由七股的信徒管理廟務。 七股的順序:第一股劉姓、第二股大集姓、第三股陳姓、第四股林姓、第五股中庄集姓、第六股李姓、第七股王姓,因而地方有「劉頭王尾」之說,七個股每年輪值一個股,由值年股(稱為「著股」)形成祭典組織負責當年祭典。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