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製鑼師敲響傳承的那聲鑼

宜蘭縣宜蘭市

製鑼工藝-林烈輝

製鑼工藝-林烈輝

宜蘭縣宜蘭市

打鐵製鑼師敲響傳承的那聲鑼

製鑼工藝-林烈輝

2023-11-10

林烈輝製鑼技藝傳承自其父林午已歷一甲子有年,技藝精湛,銅鑼之選料、製作工序、捶打、銲接、成形等均具有一定的脈絡與格式,累有經驗。瞭解保存者傳習的責任與義務,經常參與社區、學校、文化場域示範製鑼工藝推廣教育及文創活動,有傳習意願。傳承製鑼相關知識與工藝技術,對於鑼之音色、表現以及與排場、陣頭演出,民俗節慶之關係均能有所掌握,為文化脈絡下適當的保存者。

大鑼臍銅鑼為臺灣漢人傳統戲曲音樂展演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也是本地北管陣頭掃街演出的重要行頭象徵符號。 傳承自鐵鑼至銅鑼的製作過程,並且精益求精,可以因應不同表演單位的需求,與時俱進。

相關文章

2023-11-01

李秉圭先生是鹿港傳統木雕世家的第五代傳人,他擅長傳統木雕技術,並且具有深厚的漢學、書畫底蘊。他在家族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勤學苦練,並且積極擴展創作理念與思維。他的作品融入了傳統元素,同時又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創意表現,呈現出文化的厚度和廣度。

2023-11-10

「鑿花」為在木材構件上雕出紋樣圖案,是一種強調裝飾性的木雕工藝。傳統鑿花取材多元豐富,各家雕刻匠師手法及風格互異,強調裝飾性技藝的木雕工藝,屬傳統建築中小木作之範疇。多用於廟宇內常見之藻井、獅座、斗栱、員光、垂花、瓜筒、插角、花鳥柱、龍柱、門堵、神龕等,及傳統家具如神桌、屏風、床具等雕刻裝飾上 。嘉義縣市具有鑿花技術的匠師有蔡共新、陳育昆、劉聰文、吳玉彰、陳明欽、柯雙進等。 「鑿花」技藝保存者蔡共新1948年出生於屏東潮州,後定居於嘉義市。初中畢業約15歲時,拜臺南市木匾暨木雕司傅郭炳坤為師,學習三年四個月後出師。出師後備受市場檢驗,因而不斷精進自己,蔡共新的技藝並非家傳而是在傳統體系下自我精進而成 。

2023-11-08

王賢民藝師的戧金技法在台灣相當罕見,而他專精於這門技藝。他的技法融合了平刀、圓刀、鉤刀、斜刀、針刀等各種工具,並運用貼金、摻金、柔推等技巧,使得他的技法非常熟練。他具備創造新技法的能力,能夠應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包括平面和立體雕塑,主題多以台灣本土常見的花卉、鳥類、民俗或吉祥圖騰為主,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地方色彩,還在藝術價值上獨步於其他台灣的漆工藝師。由於他的戧金技法非常獨特,他的作品在台灣的傳統漆工藝中佔有重要地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