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製鑼師敲響傳承的那聲鑼

宜蘭縣宜蘭市

製鑼工藝-林烈輝

製鑼工藝-林烈輝

宜蘭縣宜蘭市

打鐵製鑼師敲響傳承的那聲鑼

製鑼工藝-林烈輝

2023-11-10

林烈輝製鑼技藝傳承自其父林午已歷一甲子有年,技藝精湛,銅鑼之選料、製作工序、捶打、銲接、成形等均具有一定的脈絡與格式,累有經驗。瞭解保存者傳習的責任與義務,經常參與社區、學校、文化場域示範製鑼工藝推廣教育及文創活動,有傳習意願。傳承製鑼相關知識與工藝技術,對於鑼之音色、表現以及與排場、陣頭演出,民俗節慶之關係均能有所掌握,為文化脈絡下適當的保存者。

大鑼臍銅鑼為臺灣漢人傳統戲曲音樂展演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也是本地北管陣頭掃街演出的重要行頭象徵符號。 傳承自鐵鑼至銅鑼的製作過程,並且精益求精,可以因應不同表演單位的需求,與時俱進。

相關文章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排灣族陶壺(三地門鄉)保存者雷斌(Masiswagger Zingerur,瑪斯斯格• 金路兒)1972年生於屏東縣內埔鄉。1990年左右,雷斌的父親雷賜(Umas Zingrur,巫瑪斯•金路兒)開始嘗試製作陶壺,雷斌在耳濡目染下,與父親一同學習。雷斌高中念書時選擇雕塑組,學習當代的陶藝製作技法,如拉胚、灌膜、上釉及燒釉等。雷斌退伍後,正式投入原住民族陶壺的工藝研究,透過考古學文獻與實地調查,請教阿美族、達悟族族人關於製陶的方法,並參考其他南島語族的製陶技法,開始著手從事陶藝創作。雷斌自學多年後,其技藝臻至成熟精湛。

2023-11-10

葉佳水先生精通武獅演出之套路及儀禮動作而能延伸製作獅頭、五色獅被及三才、獅婆、大頭佛系列,對於獅頭製作的傳統工序、工料、工法等知識技藝有相當完整的理解,於製作獅頭上仍秉持著傳統土塑、紙糊等手路,同時在符合傳統式樣之上進行材料輕量等改良研發,其技藝及文化表現皆符合認定基準。葉佳水先生成立武德堂聚英武館,開館授徒,其子傳承其技術,而後續也有徒孫傳承獅頭製作,並長年在桃園市內中小學推廣教學,葉佳水先生對該項傳統工藝傳習具高度意願。葉佳水的獅頭製作技藝延續傳統施作的原則,嚴守武獅之儀禮禁忌、尺度與風俗信仰,同時也適度融合當地的文化符號及舞獅操作需求等考量,為文化脈絡下合宜的保存者人選。

2023-11-09

溫雪雲工藝師從小跟著母親學習藺草編織的技法,自小學畢業後就以藺草編織為業,擔負起家庭生計,雖然辛苦但卻磨練出一身精湛無比的藺草編織技藝,從藺草備料工作至整個產品的編織,均能獨力完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