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天神像雕刻祖鋪第五代傳人

彰化縣鹿港鎮

粧佛-吳清波

粧佛-吳清波

彰化縣鹿港鎮

小西天神像雕刻祖鋪第五代傳人

粧佛-吳清波

2023-11-10

小西天神像雕刻鋪位於鹿港民族路上,源於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大街的「小西天佛莊」,以泉州派的雕刻手法為主,在雕工、造形、漆線、紋飾、色澤各個方面,皆具特色,吳家先祖吳田在清道光年間,帶著數千種神像造型的丹青圖本,攜子吳虎渡海來台,並於鹿港落地生根。到日治時代,日人禁止民間奉祀神明及宗教活動,更監視小西天來台第四代傳人吳武貢行動,不准其雕刻神像,吳家頓失所依生計來源,但,吳武貢私下偷偷把技藝口傳給當時年僅十一歲的兒子吳清波,小小稚齡吳清波在一刀一鑿中默默繼承祖業,三十歲時父親面授整套命理、符咒儀式大法後始真正出師。

粧佛專指為神佛像雕刻,為木雕與漆藝結合的傳統工藝;專業的雕刻工匠稱為粧佛師。粧佛多為家傳技藝,大都只傳給自家子姪,不外傅。 粧佛的製作過程相當隱密。從開斧到完成後的開光點眼,每個階段都須遵守既定的規範,並適時舉行宗教儀式。 (一)開斧:以擲茭(博杯)的方式取得神明答應雕刻分身的聖杯,再由粧佛師傅、擇日先生或神明指定的良辰吉日來舉行開斧儀式。儀式過後從此,佛師在整個粧佛過程必須進行齋戒。 (二)打粗坯:粗略雕出神像的大致架構,是為粗胚。 (三)細坯修光:粗胚除臉部之外,將全身的細部修成完整樣貌,並以砂紙將表面磨至光滑。 (四)開面:雕出五官表情。 (五)打底漆:刷上底漆,以修補木頭的毛細孔、填補凹痕。 (六)入神:透過入神儀式,祈求神明將神力注入雕像內。多在牽線、安金與彩繪之前舉行。 (七)牽粉線(牽線):用漆線(福州派)或粉線(泉州派)勾勒出服飾線條。 (八)粉面開眼:塗上臉部、手腳的顏色,並畫出五官。 (九)上彩繪:將衣飾塗上顏色 (十)栽鬚:以塑膠毛、動物毛或蠶絲為鬍鬚,先在神像鑽小洞、填入黏膠,再一一將鬍鬚塞入細洞。 (十一)安金箔(安金):在神像表面貼覆金箔。 安金之後,整個粧佛過程才告結束。雕刻好的佛像尚須舉行開光點眼的儀式,才能接受人們的供奉。 臺灣的粧佛技藝源自福建,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本地粧佛師興起。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遷臺的二十多年是粧佛業的全盛期,鹿港、臺南的名師輩出。臺灣還保有這項傳統技藝,但因顧客減少,也面臨失傳的危機。

相關文章

2023-11-01

詹益農先生是一位專精於製鉋工藝的藝術家,他精通鉋刀製作的各個工序,包括刀形設計、刀片研磨、鉋身選材以及鉋座角度等。他的作品不僅在使用功能上極為考究,更注重材質造形,展現出典雅器形之美,具有藝術性。這種特質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的標準,被認定為具有藝術價值的登錄基準。

2023-11-01

無論從傳統到創新的風箏在造形上,色彩上均具有美術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藝術性。

2023-11-09

劉素珍工藝師自小在阿嬤的藺草香味中嬉戲長大,從藺草備料工作至整個產品的編織,均能獨力完成。對於藺草工藝的基本技法:「底一編」、「底二編」、「加減草」、「添草」、「阆草」、「收編」等技法均非常純熟。劉素珍工藝師擅長利用異材質搭配,使作品不再是單一色系,利用地方在地元素將現代生活居家用品融入傳統工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