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融合現代美學

新北市三重區

泥塑紙糊獅頭製作-許建福

泥塑紙糊獅頭製作-許建福

新北市三重區

傳統工藝融合現代美學

泥塑紙糊獅頭製作-許建福

2023-11-10

許建福先生的泥塑紙糊獅頭製作展現了對傳統工藝的深厚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創新中保留著古典與現代美感。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能反映臺灣北部舞獅技藝的地域性文化和流派特色。其中,嘴巴部分可開闔活動的設計,彰顯了臺灣北部開口獅的典型特色,這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當地舞獅傳統的呈現。這種特色不僅讓獅頭更加生動有趣,也使觀眾更能感受到臺灣北部舞獅的獨特之處。

泥塑紙糊獅頭以傳統造型為基礎,通過局部改良,既保留了傳統藝術的獨特性,又展現了當代地方審美觀。這種結合傳統和現代的手法使得獅頭更富有層次感,既具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又能迎合現代觀眾的品味。

舞獅作為臺灣廟會陣頭的重要藝陣表演,獅頭的製作尤為關鍵。許先生的作品不僅在技術上精湛,還融入了陰陽三昧、四方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等傳統概念,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層次的生活特色和代表性。這種對傳統概念的融入,使得獅頭更具神秘感,同時也讓觀眾在觀賞表演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文化的底蘊。

總的來說,許建福先生的泥塑紙糊獅頭製作不僅在技藝上有著卓越的表現,更通過對傳統和現代的巧妙結合,呈現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既繼承了傳統,又迎合了當代的觀眾需求。

相關文章

2023-11-09

郭麗雪工藝師自小學時代只要放學回家即跟著媽媽學習藺草編織技能,加上父親也以收購在地婦女的藺草產品為副業,從小即處於琳瑯滿目的藺編作品環境中。 郭麗雪工藝師的作品在傳統技法上加上設計語彙,讓作品展現出時尚感,凸顯其實用性,不單保存傳統藺編技藝,也讓藺草工藝發展有無限的可能。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排灣族木雕」保存者莊太吉(akinu,阿給努)為木雕工藝師,1949年生於屏東縣來義鄉。莊太吉從日新工商夜間部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曾做過醫院助理、建築業綁鐵工等工作。爾後透過文化自覺開始學習木雕。莊太吉剛開始學習木雕時,是憑著自身的感覺,四處請益,邊刻邊學,在不斷地努力下創造出自己的特色。 其木雕作品的題材大部分採自排灣族人崇敬的百步蛇、太陽等圖案或傳統領袖的肖像。後期作品則將現代生活與排灣族傳統圖案融入木雕作品中,作品風格具有設計感與特殊性,逐漸在原住民木雕領域建立起自身品牌。莊太吉除了自學木雕外,亦熱心於傳承木雕工藝。他曾在來義國小與來義國中擔任木雕班導師,並受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擔任社區木雕技藝講師。後來更被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列為第三屆「臺灣工藝之家」,顯示出其精湛的木雕工藝技術。

2023-09-26

1950年出生於嘉義市的高枝明,在嘉義市雙忠廟見識到交趾陶精緻細膩的藝術,及投入交趾陶大師林添木門下,成為林老師首位入室弟子;他學習交趾陶從練土作土胚開始,以手藝捏塑民俗藝術圖像,進而從花果到人物走獸,除需寫生觀察以增進寫實能力外,並不斷遍訪鄉間廟宇及古厝,精研觀摩老師傅手藝,再從相關書籍細心研究,首創交趾陶個人工作室,並將交趾陶藝術由廟宇裝飾推向藝術畫創作。自葉王始,高枝明乃第四代入室再傳弟子,歷第二代黃得意;第三代林添木,一脈相傳,葉王再傳弟子高枝明掌握葉王交趾陶原有的特色,設色調配絢麗的燦爛造型趨向實用兼具現代感,將台灣絕技跳出了廟宇需求的格局,而致力於使交趾陶成為家庭擺飾的生活藝術品行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