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傳承百年古香路

彰化縣福興鄉,彰化縣埔鹽鄉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彰化縣福興鄉,彰化縣埔鹽鄉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傳承百年古香路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2023-11-10

清代時先民從唐山渡海來台,濱海的福興、埔鹽兩鄉因位處風頭水尾,載拓荒的艱辛歲月,水利設施不善,到春耕時期,各庄農民常為了爭奪灌溉水源,發生械鬥事件。在鹿港郊區的北方、東方、南方有三個聯庄的組織,分別為頂十二庄(今海埔厝、洋仔厝等村莊)、中十二庄(即許厝埔一帶)及廈十二庄(今埔鹽、福興鄉一帶)。早年,此三個聯庄組織均至鹿港天后宮恭請媽祖,迎接媽祖到村莊內繞境祈福,目前「廈十二庄」每年仍至天后宮迎媽祖。

道光11年(西元1831年),「廈十二庄」久旱不雨,地方父母官擔心再度爆發衝突,乃召集各部落族長協商,同安參族長陳慶安提議到鹿港天后宮迎媽祖神像,回來註駕設壇祈雨,後來果真傾盆大雨,旱象得以紓解,從此十二庄按每年媽祖誕辰日前,聯合動員信眾、陣頭到天后宮迎請媽祖,進行兩天一夜的遶境,接受村民恭宴、膜拜。 「廈十二庄」原先所恭請的媽祖,稱為「古大媽」、「大聖媽」,地方人士又因祈雨而稱此尊媽祖為「好收媽」;然因民國86年時,同安寮12庄認為「古大媽」並非原先所請的「大聖媽」,而在與鹿港天后宮的協調下,以擲筊方式決定往後將固定請哪一尊媽祖回12庄遶境,最後決定以連續6次聖筊的「進香媽」為往後所請之媽祖神尊至今。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起,同安寮12庄也請「鹿港新祖宮」媽祖一同回12庄遶境,早期並無固定所請之媽祖神尊,直至民國73年(西元1984年)才因應同安寮12庄請求,才特別雕刻一尊媽祖供同安寮請回,因此這尊媽祖又被稱為「同安媽」。「廈十二庄」分別為同安村、盧厝、新興村、大有村、湖村、番同埔、牛埔、雅腳、浮景村、番社村、社尾村、西勢庄等十二個聚落,由於居民多為同安人,故又稱「同安寮十二庄」。為感念陳慶安的恩德,因此十二庄請媽祖大總理採世襲制度。

相關文章

2023-11-15

「西勢仔黃府王爺壇」為保西代天府的角頭之一,本地拍面宋江陣成立迄今已逾百年,為37人陣(含頭旗),向來由庄民自組,本陣由鄰近的下山仔腳師傅前來教授,經黃漢→施雲→施春揚→施榮泰、施商路、張水盤等師傅一脈相承,主祀「梁山人馬」,每逢南關線三大王醮必組陣參與,出陣前須著裝、拍面,至今不變,甚具特色,為保西代天府「八堡」境內之名陣。

2023-10-13

臺灣跳鍾馗的主要目的在於驅除邪煞,祈求生活環境安寧。以鍾馗驅邪的習俗基本上是由中國大陸古代驅逐疫鬼的大儺轉化而來,明清學者認為鍾馗是由古人擊鬼法物之一的『終葵』(桃木棒)衍化,最遲應該在唐初神格化。關於鍾馗的傳說甚多,其中一則敘述鍾馗出現在唐明皇臥病時的夢境裡,以啖鬼手段驅邪。在宋代,除了沿襲唐人年終懸掛鍾馗圖像避邪的習俗外,除夕時並有由伶工裝扮鍾馗,敲擊鑼鼓遊行的儀式。

2023-11-14

「上白礁」係「前往白礁鄉謁祖」之意。據考證,學甲上白礁源於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經常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的農曆3月11日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日治時期後由於臺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將軍溪畔)舉行隔海謁祖祭典。初期受限於人力、物力,並非年年舉辦,約於20世紀中葉固定為每年舉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