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藺草香

臺東縣臺東市

臺東藺草編-鄭梅玉

臺東藺草編-鄭梅玉

臺東縣臺東市

戀戀藺草香

臺東藺草編-鄭梅玉

2023-11-10

鄭梅玉對於藺草編傳統工藝,確能正確體現該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例證:個人作品及展覽紀錄皆記載於《藝裡乾坤—台東的工藝家》一書中。鄭梅玉現階段都還有在從事藺草編的傳承工作。例如:鄭梅玉時常會到臺東監獄授課。以現今臺東地區而言,有在從事藺草編技藝展現者,鄭梅玉可說是佼佼者,在臺東文化脈絡下是適當的。



臺東藺草編是在既有的技術基礎上,結合東部多元族群的生活文化特色,進行藺草編立體創作。使藺草編脫離傳統產業模式,進化到以複雜草編技巧,創作出獨特的藝術品。

相關文章

2023-09-18

「毫芒雕刻」又稱「微雕」,是在細小的材質上,如米粒、貝殼、象牙、龜殼、珊瑚、鱗片等材質上,雕刻出微細肉眼難以辨識的文字或圖案,故有:「芥子中藏大千世界,芒雕中見千古絕技」的說法。 中國發現最早的毫芒雕刻

2023-11-01

王錫坤先生是响仁和鐘鼓店的傳承者,他以優秀的製鼓技藝,彰顯了台灣傳統鼓藝的獨特之處。在鐘鼓店的經營中,王錫坤先生不僅展現了傳統鼓藝的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更以其開創性的研發,成功推出了非牛皮鼓,為台灣鼓藝帶來嶄新的面貌。响仁和鐘鼓店擁有超過80年的歷史,其持續的傳承和創新,使其成為台灣文化資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王錫坤先生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技藝的傳承,更在於他將傳統鼓藝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為後人傳承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得台灣的鼓藝文化得以持續繁榮發展。

2023-11-08

江岳哲是台灣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堅持使用傳統的紙糊製作方式,已經持續40年。他的紙糊獅頭製作過程非常耗時,一隻獅頭需要45天的時間完成,包括塑模、上紙、脫模、編筐、綁手棍、上色、裝飾等多個步驟。製作紙糊獅頭的過程中,他堅持不使用現今市面上流行的玻璃纖維、不鏽鋼及鋁等替代材質,而是保留了傳統的紙糊技藝。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