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紙

臺北市大安區

糊紙-李清榮

糊紙-李清榮

臺北市大安區

天地一紙

糊紙-李清榮

2023-11-10

李清榮匠師習藝融合了金門、臺南、臺北等地糊紙傳統技術,優良技藝成為匠師仿效風格特色。李清榮匠師因應民間社會就建醮、法事、喪葬、歲時等需求進行糊紙製作,其中特別是大士爺等神像人物像的風格及技法最具特色。李清榮匠師的糊紙製作,不僅作工精細同時講求立體感,透過豐富的紙材運用及人物肢體角度的裝置,發展成為具備獨特個人特徵的糊紙風格。

糊紙能呈顯紙藝、材料及繪畫之美,普遍應用在民間傳統宗教祭典及生命禮俗,具藝術性及實用性。糊紙能呈顯擬真的具象工藝,具有豐富之文化意義與工藝價值,顯著反映地方美學。糊紙是臺灣社會喪俗文化中的代表性技藝,喪禮儀式結束,紙紮伴隨親人的不捨與掛念,一起燒給另一個世界的往生者,獨特且帶有禁忌色彩,顯著反映漢人族群之信仰、宇宙觀。

相關文章

2023-11-09

吳彩卿工藝師從小跟著母親學習藺草編織的技法,自小學畢業後就以藺草編織為業,擔負起家庭生計,培育兩位弟弟至大專畢業,雖然辛苦但卻磨練出一身精湛無比的藺草編織技藝,從藺草備料工作至整個產品的編織,均能獨力完成,吳彩卿工藝師對於藺編技藝的教學工作亦多所著墨,多年來在山腳國小、致民國中、聯合大學工設系學生常有教學工作,甚或在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學系連續三年均有開設藺編課程,吳彩卿工藝師亦為藺編技藝教學群師資之一,所以對傳統藺草工藝存與傳承貢獻良多。

2023-11-08

王賢民藝師的戧金技法在台灣相當罕見,而他專精於這門技藝。他的技法融合了平刀、圓刀、鉤刀、斜刀、針刀等各種工具,並運用貼金、摻金、柔推等技巧,使得他的技法非常熟練。他具備創造新技法的能力,能夠應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包括平面和立體雕塑,主題多以台灣本土常見的花卉、鳥類、民俗或吉祥圖騰為主,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地方色彩,還在藝術價值上獨步於其他台灣的漆工藝師。由於他的戧金技法非常獨特,他的作品在台灣的傳統漆工藝中佔有重要地位。

2023-11-08

吳文進是一位具有豐富糊紙工藝技術的藝術家,他在國中畢業後拜師於將軍地區的金登富,師徒關係深厚。在師承金登富期間,他學習了道士科儀與糊紙藝術的技巧。在完成學業後,他先跟隨師傅做道士,後來自立門戶,專攻糊紙藝術,尤其擅長製作醮壇上的六騎和十騎(指糊紙製作的騎士形象),被譽為鹽分地帶糊紙藝術的頂尖高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