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編美化生活空間

南投縣竹山鎮

竹編工藝-黃啟祥

竹編工藝-黃啟祥

南投縣竹山鎮

用竹編美化生活空間

竹編工藝-黃啟祥

2023-11-10

黃啟祥先生為人間國寶黃塗山藝師之次子,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深諳黃塗山藝師的竹編秘訣,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黃啟祥先生作品注重實用性,擅於展現生活器具,其健康狀況良好,具高度傳習能力及意願。黃啟祥先生民國99年至102年獲選成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黃塗山竹編傳習計畫」傳習藝生,並於102年經結業考核審查通過,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人間國寶黃塗山次子,長時間跟隨黃塗山學習,承自其技藝,基本功夫相當紮實。1963年,因家中製作外銷竹藝品,因協助父親於家中趕製外銷品,遂逐漸全部接手其父親的家中工作。1966年初中畢業,跟隨黃塗山至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3年,從基礎剖竹到完成作品皆逐一學習。結束後,開始在家中製作父親承接的訂單,如:髮夾、胸針、鑰匙圈、飾品等。1968年至竹藝工廠工作約2年,以行李箱、花器製作居多,因工資微薄,1969年轉職至台灣三洋台中修理廠工作,但假日仍返家仍幫忙傳統竹編相關工作,1978年服完兵役後則轉至公務單位服務。但工作之餘,仍投入傳統竹編工藝的學習, 2007年自公務單位退休,自此專心投入傳統竹編工藝的創作與教學。

竹是一種台灣地區常見的植物,取得容易且用途廣泛,不但可以食用,透過對於竹材的加工,可以取得更為細緻的編織材料。日治時期開始關注台灣竹藝產品,認為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因此,台灣總督府當局在竹山等地設立的工藝傳習所,對於有志於竹工藝發展的人們,施以更精緻的教育傳習。當時,除了建立教育體系外,將竹製品引導銷售至外地,建立南投甚或是竹山當地竹工藝,乃至於竹編的發展基礎。戰後,竹山等地豐富的竹資源,與地方刻意的培育竹編工藝人才,使得竹編工藝得以長久發展。由於厚植竹工藝人才,在1960年後逐步開始發展,當時出口導向的經濟活動,竹產業成為重要的環節。

相關文章

2023-11-08

葉經義師累積五十年的木雕技藝的經驗,青壯年作品不僅承襲了泉州蘇水欽派的精髓,中年後因施作日本寺廟雕刻,融合了日式風格,使其作品具有婉秀的風貌。晚年以創作型題材為主,不論人物或走獸之神韻與動態,均超越了其個人寺廟雕刻的水準,也為泉州蘇派的木雕再創新的高峰。其作品有匠藝而無匠氣,值得推薦登錄為藝師行列。

2023-11-10

吳翔宇先生為小西天第六代傳人,對神像製作從選料、粗胚、細胚、磨光、底漆、入神、彩繪、漆線、安金、 開光、 安座等工序皆可獨立完成,且神像造形秀雅、雕工精美、漆線細密繁複,除極具藝術價值外,亦彰顯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小西天神像雕刻鋪位於鹿港民族路上,源於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大街的「小西天佛莊」,以泉州派的雕刻手法為主,在雕工、造形、漆線、紋飾、色澤各個方面,皆具特色,吳家先祖吳田在清道光年間,帶著數千種神像造型的丹青圖本,攜子吳虎渡海來台,並於鹿港落地生根。後經傳承,吳翔宇從16歲起自父親吳清波學習粧佛工藝,精研神像雕刻三十載,盡得父親真傳,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經「彰化縣傳統工藝文化資產審議會」登錄為粧佛保存者。

2023-11-10

張鳳英在技法、技藝層面表現十分優異,精熟傳統賽德克族織藝最上乘之禮服織作技術puniri(經挑)技法,獲族人公認為技藝最精湛、技法最高明之織女。持續厚實賽德克族傳統知識和文化底蘊,可將傳統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得更完整。張鳳英個人具有極高傳承意願。多年來致力於織布的傳承工作,並透過不同形式的傳習計畫,桃李眾多。期透過師徒制的訓練方式,讓傳統puniri的文化知識和技藝,能廣為流傳在賽德克部落及其他地區。張鳳英傳承祖母、母親德克族織布技藝之脈絡故事,有傳統的文化、有賽德克的重要技法、有女性對織布的堅持、有廣大學生學習的支持、與部落族人的維繫,張鳳英為此項技藝保存者最適當人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