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珠之母

屏東縣內埔鄉

琉璃珠qata-江雅蕾

琉璃珠qata-江雅蕾

屏東縣內埔鄉

琉璃珠之母

琉璃珠qata-江雅蕾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琉璃珠qata保存者江雅蕾(Angkil)出生於北排灣族亞族Ravar(拉布爾)中的貴族家族Tjatjimaraw。江雅蕾自1993年起,與丈夫雷賜一起工作並學習琉璃珠及鑲嵌珠畫的工藝與相關知識,兩人於1996年一同研發出晶土水玉琉璃珠 。 江雅蕾承襲古琉璃的工藝技法,充分展現北排灣族亞族布曹爾(Vuculj)及拉瓦爾(Ravar)在地圖騰與形制。江雅蕾成立「三地門排灣三寶工藝館」並擔任「晶土古琉璃珠」負責人,積極辦理琉璃珠教學。並在排灣族各部落長期擔任琉璃珠講師,投入琉璃珠製造、研發與口傳之傳習。傳習範圍包含屏東、臺東等地;傳習對象除排灣族外亦含括布農、卑南等族群,實踐傳統文化產業傳承。



古琉璃珠融合於排灣族生命意識裡,包括宗教信仰、生命觀、倫理、身分象徵、人品規範、族群結構及審美;排灣族沒有文字,透過代代相傳,琉璃珠成了活辭典和重要的文化寶藏。 琉璃珠珠飾為排灣族與魯凱族社會具有交換價值之貴重物品,在其貴族階層社會制度中與婚姻、社會地位及經濟能力表徵等多個社會重要系統互相交織,當代琉璃珠製作工藝及其研創至今已超過40年,確屬具有歷史性及藝術價值之原住民族傳統工藝。

相關文章

2023-11-01

吳敦厚先生是彰化縣鹿港鎮的國寶級燈籠藝師,擅長泉州式燈籠彩繪工藝七十餘年。傳統的燈籠製作技藝通常注重於形狀與結構,而吳敦厚先生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彩繪技法,將燈籠表面的彩繪融入書法和繪畫的元素,使得燈籠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充滿藝術性。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民間傳統特色,還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民俗藝術的熱愛。

2023-11-09

安孝明具備完整鄒族傳統家屋知識與技術,於viskiana(達邦社舊址)依傳統工法親自興建兩棟鄒族傳統家屋。長期在阿里山國中小、達邦國小及茶山國小等校,向青年學子傳習鄒族傳統家屋知識與技術。師從已故安蓮花、安登財、安居樂、楊財利諸位耆老系統學習鄒族傳統家屋知識與技術,並具有在地實際建造鄒族傳統家屋之經驗。

2023-11-08

林水養十三歲離鄉背井,到台北跟隨陳樂觀師傅學習雕刻神佛像,20歲學成之後,輾轉於全台各地、南北奔波,用心學藝,闖出自己的名聲。26歲時南下高雄市創業,開設龍山佛具店。1989年創立高雄市雕刻工會,榮任創會理事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