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漆藝之父

臺中市西區

漆工藝-漆器-陳清輝

漆工藝-漆器-陳清輝

臺中市西區

台灣漆藝之父

漆工藝-漆器-陳清輝

2023-11-10

陳清輝先生熟知漆器製作知識、技藝及表現形式。漆器製作可表現漆工藝技法特色,陳清輝先生具有習能力及意願。陳清輝先生師承陳火慶及王清霜、王水河等大師,於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漆器」為以漆工藝製造「盛器」之泛稱,歷史可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時期,考古發掘遺物出土漆木碗,迄今已將近7千年歷史。採自漆樹之「生漆」,其有耐酸、耐熱效能,塗刷於器物上具有隔絕效果,可防止木材腐壞,因此其後也發展至家具裝飾,明代更有《髹飾錄》詳撰漆藝技法,可見其歷史悠久及與生活關連之緊密。

相關文章

2023-11-01

游禮海先生為大溪區木雕工藝指標性人物,其作品具備極高層次的傳統藝術價值,造型優雅、比例完美、雕刻細緻,與大溪地區傳統家具密切連結,值得登錄為桃園縣大溪傳統木工藝之保存摺,鼓勵並輔導其致力於傳承及保存工作。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9

程精鈞1962年出生於嘉義縣番路鄉。1987年程精鈞在桃園工作,閱讀民生報時看到藤編工藝師張憲平的展覽作品,因而萌生想學習藤編的興趣。在記者引介下程精鈞向張憲平拜師,學藝四年後,於1992年參加全省美展評選第三名嶄露頭角。作品形狀花紋造型頗有藝術價值。採螺旋編法,輕盈堅固、實用,有其特殊性。其技法師承張憲平,承原住民工藝元素及南洋風格。

2023-11-10

十七歲時發現左鄰右舍靠編草賺進不少金錢,所以求婆婆讓其學編草,從此開始與藺草為伍的生活,藺草編織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裡經濟。 1945年因全家移居台東縣豐里里,雖對藺草編織依依不捨,但也無奈的和它揮手道別。離開清水鎮,到了52歲孩子都長大了,才開始擁有自己時間,藺草又回到了她的身邊。 沒有師傅、沒有束縛也沒有經濟壓力,想到了什麼就做什麼,和西部編織者最大不同,就是將平面轉化為立體,這些立體人物、動物的編織蛻變,使作品脫離〝用的藝品〞而進入〝欣賞藝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