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知天命

臺中市太平區

漆工藝-古琴髹漆-梁晊瑋

漆工藝-古琴髹漆-梁晊瑋

臺中市太平區

漆知天命

漆工藝-古琴髹漆-梁晊瑋

2023-11-10

梁晊瑋先生是一位熟知古琴髹漆知識、技藝及表現形式的藝術家。他擅長古琴髹漆這項琴器專屬的漆工藝技法,並且具有傳習能力和傳承的意願。梁晊瑋先生的師承賴作明藝師,這也強調了他在傳統文化脈絡下的學習背景。師事於賴作明藝師,意味著他得以在文化的庇護下學習和發展,成為這個領域中的合適者。

「古琴」原稱琴,也稱瑤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是傳統撥弦樂器,已有三千年以上歷史,文化地位極其崇高, 古琴的創製者已難考證,西元1920年代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 古琴的形制是由上下兩塊不同的木板粘合而成,面板一般用木質比較疏鬆的桐木或杉木,是為陽木,底板則是由梓木或一些木質堅硬的材料做成,是為陰木,面板上置岳山(弦枕),底板左右各開兩孔,是為龍池、鳳沼。兩板相合,陰陽相成,琴面上纏七弦(最初的琴是五弦,象徵五行)。傳說是文王與武王各加了一根弦,從而變成了七弦)一弦外鑲十三個徽點(琴徽一般用玉質、象牙、貝殼、黃金等材料製成)。

相關文章

2023-11-09

黃福壽熟知玉雕知識及操作工具之技巧,其創作多取材自鄉間田野的花鳥草蟲,尤其精於刻劃四時花葉的莖脈肌理以及蝗蟻蜓蝶的羽翼、肢足和觸鬚等微小細節,且作品明顯跳脫傳統題材和技藝的窠臼,不僅料、工、形、紋渾然天成,其心靈手巧和場景營造亦不落俗套、自成一格。黃福壽現有傳徒,並在大專院校及工藝中心等地開授玉雕課程,傳習意願積極。黃福壽從事玉雕工藝四十餘年,初期從臺灣民間工廠式的造型加工入手,經自我進修、觀摩學習,並改良機具工具,而逐漸轉型,投身於創作,迭有表現,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林烈輝製鑼技藝傳承自其父林午已歷一甲子有年,技藝精湛,銅鑼之選料、製作工序、捶打、銲接、成形等均具有一定的脈絡與格式,累有經驗。瞭解保存者傳習的責任與義務,經常參與社區、學校、文化場域示範製鑼工藝推廣教育及文創活動,有傳習意願。傳承製鑼相關知識與工藝技術,對於鑼之音色、表現以及與排場、陣頭演出,民俗節慶之關係均能有所掌握,為文化脈絡下適當的保存者。

2023-11-08

陳南陽是台灣傳統木雕工藝的傑出藝師,他於1960年畢業後,跟隨陳火木藝師學習茄苳入石柳工藝。在學徒時期,他主要專注於學習木雕的基本技巧,從辨識木材到研磨木工工具,逐漸熟練各種刀法。他在學徒時期學習了茄苳入石柳工藝,並在1962年出師後開始進行廟宇雕刻工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