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融合現代美學

新北市三重區

泥塑紙糊獅頭製作-許建福

泥塑紙糊獅頭製作-許建福

新北市三重區

傳統工藝融合現代美學

泥塑紙糊獅頭製作-許建福

2023-11-10

許建福先生的泥塑紙糊獅頭製作展現了對傳統工藝的深厚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創新中保留著古典與現代美感。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能反映臺灣北部舞獅技藝的地域性文化和流派特色。其中,嘴巴部分可開闔活動的設計,彰顯了臺灣北部開口獅的典型特色,這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當地舞獅傳統的呈現。這種特色不僅讓獅頭更加生動有趣,也使觀眾更能感受到臺灣北部舞獅的獨特之處。

泥塑紙糊獅頭以傳統造型為基礎,通過局部改良,既保留了傳統藝術的獨特性,又展現了當代地方審美觀。這種結合傳統和現代的手法使得獅頭更富有層次感,既具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又能迎合現代觀眾的品味。

舞獅作為臺灣廟會陣頭的重要藝陣表演,獅頭的製作尤為關鍵。許先生的作品不僅在技術上精湛,還融入了陰陽三昧、四方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等傳統概念,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層次的生活特色和代表性。這種對傳統概念的融入,使得獅頭更具神秘感,同時也讓觀眾在觀賞表演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文化的底蘊。

總的來說,許建福先生的泥塑紙糊獅頭製作不僅在技藝上有著卓越的表現,更通過對傳統和現代的巧妙結合,呈現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既繼承了傳統,又迎合了當代的觀眾需求。

相關文章

2023-11-09

蘇木山先生出生於北港扶朝里,他師承了剪黏一脈,先後跟隨柯訓、洪坤福、梅青雲、石蓮池等大師學習剪黏技藝。他的父親在土水司阜從事粗梁、抓屋脊、金爐等工作,這讓他早年就接觸到了這門工藝。在初中畢業後,他開始跟隨堂哥蘇偉吉(松壽)向石蓮池司阜學習剪黏等技藝。在師父的嚴格訓練下,他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學習剪黏技術,並且成功出師。

2023-11-08

十餘歲置身於台北,拜下泉州派藝師。學藝時間初為照料師傅起居,後開始接觸磨砂修光、修胚等雜務。於服兵役後回嘉義落腳,開始駐紮於雲嘉南各佛具店進行打粗胚。工藝精巧傳神,因此,曾一日開釜粗胚高達5至6尊,可見洲司當時之重要地位。後深耕於北港鎮,經營神山堂雕刻社。後期接觸林派(林起鳳司)泥塑佛像,融合運用於泥塑及木雕。然,於洲司作品可見到融合泉州及泥塑、林派工藝精髓。 目前為洲司獨立創作,無收學徒。傳統工藝分工細膩,技藝精湛,為雲嘉南佛像雕刻業界知名木雕藝師之一。

2023-11-08

1979年,在臺北市「華山佛俱店」當學徒,拜林丹明為師,當時店裡有很多系的師父來幫忙,以福州派為主,丁宗華有向師父們請教,並在學習過程中融合其他派系,所以學習得比較多元。丁宗華先生具有木雕、彩繪、粉線雕等多方面工藝能力,具神像雕刻傳統手法精湛,並學習粉線、漆線技巧,從畫稿、雕刻、粉彩等皆兼擅包含入神式,粧佛過程皆可獨立完成。丁宗華先生積極參與至學校及單位工藝推廣及教育,具有傳習的能力與意願。丁宗華迄今從事粧佛工藝已逾40年,並曾參與宮廟的神像修復與整修工作,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