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藝奪真

嘉義市東區

木雕-李宗霖

木雕-李宗霖

嘉義市東區

形藝奪真

木雕-李宗霖

2023-11-10

李宗霖木雕技藝不僅具有蔡春流派特色,亦融入自己的思考與體驗,同時見證嘉義市木雕發展與變遷,也反映地方對神像雕刻之期待。其擅長大型木雕造型及粧佛的完整技藝,包括彩繪、牽粉線、做漆線、安金,尤其錦雕優雅,具有藝術價值。.李宗霖熟悉並能體現木雕之知識、技術、所需工具或材料及相關實踐,106年創立嘉義市木雕協會,擔任首屆理事長,持續推廣工藝,創作經驗隨著嘉義市木業及神像雕刻業環境而發展,且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持續傳承及實踐。


木雕工藝狹義是指「建築木雕」、「神像木雕」、「器物木雕」。 臺灣木雕傳承了閩、粵的木雕工藝,可分為泉州、漳洲、福州三大派。尤其是閩粵先民來臺灣拓墾後,隨著閩南傳統建築的傳承發展,培養出臺灣本地木作鑿花匠師、器物木雕和神像木雕匠師。木雕的題材較不受限制,例如雀替可雕成鰲魚、鳳、花草等。 嘉義市木雕以泉州和福州派為大宗。其中泉州派是由蔡春所發展的,而其傳承脈絡也較清楚。由蔡春傳承給收養的兒子蔡順和,蔡順和再將技藝傳承給姪子蔡有土,從蔡有土開始便打破只傳家族內部成員的傳統,將其所學傳承給張賢亮,再由張賢亮傳承給李宗霖。 「木雕」技藝保存者李宗霖1959年出生於雲林縣水林鄉,小學畢業14歲左右前往嘉義市學習一技之長,正好遇上神像雕刻與欄間雕刻的興盛期,於是便跟隨張賢亮師傅學習雕刻神像。其師傅為蔡春系統派下,屬泉州派,後被視為「蔡春派」。學習三年四個月後出師,進入嘉義市欄間雕刻產業,再跟隨一位鹿港施姓師傅學習 。

相關文章

2023-11-10

許建福先生的泥塑紙糊獅頭製作展現了對傳統工藝的深厚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創新中保留著古典與現代美感。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能反映臺灣北部舞獅技藝的地域性文化和流派特色。其中,嘴巴部分可開闔活動的設計,彰顯了臺灣北部開口獅的典型特色,這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當地舞獅傳統的呈現。這種特色不僅讓獅頭更加生動有趣,也使觀眾更能感受到臺灣北部舞獅的獨特之處。

2023-11-09

翁文標藝師的技術傳承自父親翁享杭,他9歲便跟隨父親工作,剛開始只能幫做一些簡單的粗製活,16歲便已經學到了糊紙的各方面技藝,民國之後兩岸不通,一些材料都須自製,如尪仔頭,各種表情如哭、笑、開口、合口、歪嘴、斜目等,都要做出表情,才能產生生動的尪仔齣。在這種情況下,翁文標也擁有捏塑土模的功夫,後來他各類糊紙製作都擅長。具該登錄項目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翁文標藝師所糊製的王船做工繁複且屬傳統樣式,船身線條優美,內部配件立體、完整而熱鬧,用竹與紙的配合,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然而很多人學的只是基本動作,只會基本功,這門技藝在他心目中是很寶貴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當中的學問很廣博。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

2023-11-09

莊武男師承洪寶真,從事傳統建築彩繪逾60年,瞭解彩繪各項工序流程,具彩、繪、畫之技能,並熟知傳統彩繪打底、工具製作之傳統知識。其彩繪佈局華麗飽滿、線條柔順流暢、用色典雅豐富、圖案運用靈活,尤以垛頭彩繪見長,為臺灣極具代表性的彩繪藝師。莊武男早年收徒多人,並持續於社區大學教授寺廟彩繪課程,長期投入傳統彩繪技藝之傳授,亦編撰打底、製筆工藝等教材,具備高度傳習意願及熱誠。莊武男熟悉傳統建築彩繪工藝與工序,並堅持採用南式彩繪工法,為文化脈絡下的適當保存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