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土為金的陶瓷工藝大師

新北市鶯歌區

仿古陶瓷-許朝宗

仿古陶瓷-許朝宗

新北市鶯歌區

化土為金的陶瓷工藝大師

仿古陶瓷-許朝宗

2023-11-10

許朝宗長年持續從事傳統陶瓷製作,仿古瓷器陶藝精良,熟知登錄項目流派知識,並嫻熟其工序、工法等技藝,又融合天目釉古法,開創出高溫鐵鏽花的釉燒技法,正確體現該文化表現形式。許朝宗曾任教新北市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師徒制專任師傅11年,致理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9年,培育養成的子弟活躍於陶藝界。本人表示有意針對仿古陶瓷技藝,繼續推廣與栽培更年輕新秀,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與意願。許朝宗長期在鶯歌陶瓷業界持續多年推動仿宋、元、明、清古窯陶藝,擁有豐富經驗,及獨到工藝見解,為鶯歌「仿古陶瓷」文化脈絡之適當保存者。

「仿古陶瓷」表現歷代陶瓷藝術精髓,再現宋代色釉與窯變、元明青花瓷與釉裏紅, 以及明清五彩、鬥彩、粉彩之藝術價值。鶯歌承襲清代日用陶器產業,並在日治至戰後從北投傳入藝術陶瓷,進而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仿古陶瓷,展現出特殊時代特色。取材歷代陶瓷器物形制、釉色燒製應用及安金彩繪之書畫造詣等,反映傳統陶瓷藝術的美感與價值,並成為鶯歌地區業者與匠師的共同認知。具備「古器新用」精神,藉以提升生活品味,滿足常民大眾的美感需求,做為居家裝置擺設的生活用品,透過「仿古陶瓷」展現地方特有的生活文化。

相關文章

2023-11-10

吳正宏從小跟隨父親吳文生習藝,接受泉州派傳統「車做」的完整養成訓練;長年持續從事傳統陶瓷製作,尤其腳踢轆轤製陶法,並已具備大磁手之技藝;熟知登錄項目之流派知識,並充分掌握相關工序、工法等技藝,正確體現該文化表現形式。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4 條第 1 款條件「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吳氏長期參與各項陶藝推廣活動,除傳授技藝予其子吳明儀,並培育多位陶師,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與意願。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4 條第 2 款條件「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吳氏是泉州晉江磁灶第23代傳人,家傳淵源深厚,是鶯歌當地堅持傳統手工製陶重要耆老,為晉江磁灶陶藝流派文化脈絡下之適當保存者。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4 條第 3 款條件「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1

彭坤炎先生,是一位具有深厚漆器藝術造詣的藝術家。他於1972年開始涉足傳統唐木傢俱的折漆工作,但在1986年,他毅然決心擺脫傳統,創新堆漆的造型藝術。儘管他並未接受過完整的藝術教育,但他對於近代雕塑和超現實主義作品的熱愛驅使他將創作能量轉化為堆漆藝術,將堆漆從工藝品提升到純藝術品的地位。

2023-11-09

楊新興長期在部落已故的汪慶榮耆老薰陶下很早就學習傳統編織,他對於鄒族傳統編織(狩獵袋、漁網)等用具已經有豐富的經驗及技術,尤其對於鄒族傳統苧麻製繩的技術是非常的熟練。楊新興也是目前山美部落少數能從原料取材到製成成品的鄒族人。具備完整鄒族傳統獵袋編織技術及相關知識,長期從事鄒族傳統獵袋編織。長期在部落、社區、公部門相關課程中,傳習鄒族傳統獵袋編織知識與技術。自年少即師從已故汪慶榮耆老學習鄒族傳統獵袋編織技術與知識,實踐資歷超過二十五年。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