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魯凱族刺繡工藝家

臺東縣卑南鄉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臺東縣卑南鄉

台東魯凱族刺繡工藝家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2023-11-09

羅美玉女士是一位熟知並能正確體現魯凱族傳統刺繡工藝的傳承者。她具備豐富的知識、技藝,並且持續傳承刺繡工藝已經超過三十年。她的作品「魯凱族情侶裝」展現了魯凱族傳統元素和技法,同時保留了原本的精髓,顯示她對魯凱族刺繡工藝的深厚了解和應用。她的創作不僅有藝術價值,還具有文化意義,能夠追溯該族歷史脈絡,並展現持續累積與發展的軌跡。

羅美玉女士的作品「鬼湖之戀」不僅呈現了魯凱族的傳說故事,還巧妙地融入了基督宗教信仰,充分體現了達魯瑪克部落的文化多樣性。她的創作中常見的百合花不僅代表了魯凱族文化中的象徵,還呈現了族人的特定價值觀和社會結構。她的作品突顯了特定原住民族、部落或其他傳統組織的文化顯著性,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


臺東縣達魯瑪克部落是臺灣東部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學術上被劃分為東魯凱。東魯凱與西魯凱,在祖緣或血緣上是有近似或關聯的。但發展上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在文化表現上就會產生一些差異。 魯凱族傳統服飾常用幾何圖形、陶甕、百合花、蝴蝶紋及人形紋等圖案。從圖案中可以追溯到魯凱族的歷史脈絡,千百年來發展中所累積的痕跡。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代表女子的貞潔與才藝,代表男子的勇敢與善獵。對近代從外國傳入的基督宗教信仰,也有巧妙的圖案融合。 在臺灣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原住民族的傳統刺繡工藝已嚴重流失。傳統工藝保存者羅美玉(1955-),承襲了家族長輩及部落耆老的統知識,專精於魯凱族的刺繡、貼飾和綴珠等技法。羅美玉的刺繡忠於傳統,並融入自己的創作,表現世代相傳的歷史性。羅美玉的作品,曾榮獲許多獎項的肯定。代表作為「鬼湖之戀」,闡述魯凱族傳說故事,表現原住民族歷史與文化意義。羅美玉也不斷地在部落傳承剌繡工藝,世代傳承、畢竟是一種責任。

相關文章

2023-11-08

高雪珠女士在擅長運用賽德克族文化代表之菱形紋、彩虹橋、祖靈眼、豆紋、穀紋等花紋,作品表現精銳且技藝精湛,顯著反映傳統與現代美之特色;亦熟稔傳統苧麻線材產製工序,包含剝麻、染煮、捻紗等過程。高雪珠女士曾擔任多所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織布課程講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高雪珠女士長年居於部落,傳統織布技藝承繼部落耆老而來,長時間學習、研究、創新,為族群內具代表性之織藝保存者,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9

高啓舜生於1964年,是臺南府城頂大道的居民。起初,他專注於傳統彩繪藝術的發展,但在2003年,他轉向投入傳統紙帽的創作。他的參賽作品屢次獲得優異成績。他的作品風格多元,具有立體造型、多層次裝飾、精緻的粉線做工等特點,簡約而高貴,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他注重神明紙帽的規制與禮制,既保留傳統表現方式,又進行考證和創新改革。他將現代設計觀念融入製作工法中,使用了紙帽內襯網紗、雙紙結合,並運用CAD繪圖和雷射切割等現代技術。他的作品具有特殊性,無需師傅指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府城紙帽製作中的重要代表者。

2023-11-09

楊新興長期在部落已故的汪慶榮耆老薰陶下很早就學習傳統編織,他對於鄒族傳統編織(狩獵袋、漁網)等用具已經有豐富的經驗及技術,尤其對於鄒族傳統苧麻製繩的技術是非常的熟練。楊新興也是目前山美部落少數能從原料取材到製成成品的鄒族人。具備完整鄒族傳統獵袋編織技術及相關知識,長期從事鄒族傳統獵袋編織。長期在部落、社區、公部門相關課程中,傳習鄒族傳統獵袋編織知識與技術。自年少即師從已故汪慶榮耆老學習鄒族傳統獵袋編織技術與知識,實踐資歷超過二十五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