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堂的作品被廣泛應用在知名的公廟,例如朝天宮、慈誠宮、保安宮等,這些作品不僅顯著地反映了特定族群或地方的生活特色,而且具有代表性。他的技術不僅局限於錫器,還包括銅和鐵等金屬材料的施作,展現了他多才多藝的一面。蔡明堂的創作豐富多樣,為台灣的金屬工藝增添了獨特的藝術價值。蔡明堂是的作品不僅具有高度的美感,而且展現了他精湛的技藝和對古老錫器製作技術的傳承。他來自一個錫器製作世家,並且繼承了家傳的工藝流派。他擅長保存並應用古老的「入銅」技術,並將其結合到錫銅工藝中。
台灣的錫工藝派別可分為福州派與泉州派,台南、嘉義、北港則大多以泉州派風格的錫工藝為主。泉州派的風格較強調段型,造型簡約大方、裝飾紋樣素養,垂珠、纓絡、流蘇等搭配是其特色之一。而北港藝師蔡明堂八十年後的作品風格則接近較華麗的福州派,善用模鑄、多層次繁複、細部常應用貼金箔等華麗的特色,此一轉變主要是因應客人訂製而有的特色。這樣的轉變不僅顯示了藝師們的靈活適應能力,也使得台灣的錫工藝更加豐富多樣,充滿著創意和藝術性。希望這些優秀的藝師們能夠繼續傳承和發展台灣的錫工藝,讓這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永續保存。
北港的錫工藝與北港的開發、朝天宮媽祖信仰的歷史密切相連,北港最早在清治台時期,就有「打鐵街」一稱的街道,足以說明當時金屬工業的盛況。 關於錫器的使用,不僅是廟堂的宗教禮器,也出現在生活中,與常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臺灣錫器的使用類型,大致可分為祭祀用禮器與日常生活用品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