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逝的光陰、永駐的光華

新竹市東區

螺鈿工藝-張茂森

螺鈿工藝-張茂森

新竹市東區

瞬逝的光陰、永駐的光華

螺鈿工藝-張茂森

2023-11-09

螺鈿工藝的複雜性和精湛技巧使其成為一門極具挑戰性的藝術形式。軟螺鈿和硬螺鈿兩種技術分別展現了不同的創作方式,其中硬螺鈿更為困難,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專注力。這項技術的傳入帶來了新的藝術風格,並且在當時的傢俱製作領域中取得了廣泛應用。

張茂森和張茂欽兄弟作為第一代學徒,在這門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使得螺鈿工藝在臺灣得以繼續發展,並且將其推向藝術創作的領域。然而,由於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技術傳承的困難,螺鈿工藝面臨著傳承的挑戰。兄弟倆的努力和希望,期盼能夠找到合適的傳承者,將這門珍貴的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和學習這項美麗的藝術。他們的堅持和付出為臺灣的傳統藝術傳承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螺鈿工藝的起源記載於西元前3500年,約夏末商初時期在遼寧敖漢旗大甸子古墓發現,觚形朱色漆器其中以螺鈿最具特色,此技法於唐朝時期興起,延續到宋、元、明代至今。當時螺鈿器皿是達官貴人所使用,如日本京都正倉院藏有唐朝時期的螺鈿圓鏡,螺鈿紫檀、五絃琵琶,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元朝時期的螺鈿龍紋凌花式盤,明朝時期的朱漆螺鈿龍紋盤,世界各國的博物館都收藏螺鈿器皿。

相關文章

2023-11-08

「蒔繪」技法是漆工藝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包括平蒔繪、研出蒔繪、高蒔繪,以及肉合蒔繪等不同風格。蒔繪技法要求工藝者具備髹、描、堆、貼、磨、撒、蒔、推、罩等基本功,使平面畫作在光影的變化下呈現立體效果,技術非常複雜細緻。

2023-11-01

吳敦厚先生是彰化縣鹿港鎮的國寶級燈籠藝師,擅長泉州式燈籠彩繪工藝七十餘年。傳統的燈籠製作技藝通常注重於形狀與結構,而吳敦厚先生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彩繪技法,將燈籠表面的彩繪融入書法和繪畫的元素,使得燈籠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充滿藝術性。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民間傳統特色,還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民俗藝術的熱愛。

2023-11-09

15歲正值懵懂年紀的許哲彥,被赫赫有名江清露藝師收為學徒後,自此一生都奉獻給了剪黏工藝。 自清光緒年間起,臺灣開始遠赴唐山拜師學藝,其中以洪坤福派系的柯訓、洪坤福、江清露及第四代傳人許哲彥,做為北港朝天宮屋簷的重要技術傳承及維護展現,於北港立有一席之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