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繡黼藝師

臺南市中西區

繡黼-嚴訓祥

繡黼-嚴訓祥

臺南市中西區

臺南繡黼藝師

繡黼-嚴訓祥

2023-11-09

刺繡是家傳技藝,嚴訓祥的父親至臺灣後才傳授給他。嚴訓祥為福建林森人,祖父時即以繡莊為業,親戚族人中亦有開設繡莊者約六家,幾經社會轉移變遷,現只剩兩家尚在開業中。刺繡成品中如八仙彩、涼傘,大多以各種歷史故事之情節為主題,如水淹金山寺,西遊記等,另外成品尚有佛衣,桌裙等。刺繡創作流程須先行繪製圖樣,再用電動針車繡出平面圖案,然後填塞棉花,使其呈立體狀,再繡上金線,最後修飾、紮裡布即完成。

嫻熟福州派宗教繡品技藝的工序與技巧,繪稿繁而不亂,擅長金銀繡線配色,體現宗教刺繡藝術的常民美感,具有藝術性。戰後來臺第一代師傅,為臺南繡莊界輩分最高藝師,熟知宗教刺繡工序與「形、體、色」之設計原則,技藝生命史可反映府城刺繡工藝之變遷,富有特殊性。福州派繡黼技藝在臺南開枝散葉,傳徒繁多;繡品並附加添使用府城陳玉峰繪稿圖樣及朱玖瑩書法字體,地方流派特色顯著,具地方性。

相關文章

2023-11-09

羅美玉女士是一位熟知並能正確體現魯凱族傳統刺繡工藝的傳承者。她具備豐富的知識、技藝,並且持續傳承刺繡工藝已經超過三十年。她的作品「魯凱族情侶裝」展現了魯凱族傳統元素和技法,同時保留了原本的精髓,顯示她對魯凱族刺繡工藝的深厚了解和應用。她的創作不僅有藝術價值,還具有文化意義,能夠追溯該族歷史脈絡,並展現持續累積與發展的軌跡。

2023-11-01

游禮海先生為大溪區木雕工藝指標性人物,其作品具備極高層次的傳統藝術價值,造型優雅、比例完美、雕刻細緻,與大溪地區傳統家具密切連結,值得登錄為桃園縣大溪傳統木工藝之保存摺,鼓勵並輔導其致力於傳承及保存工作。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9

黃塗山先生是竹編工藝的傳統工匠,他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五十年的豐富經驗。他的竹編工藝非常精緻高雅,是眾多徒弟的師傅,對竹藝的傳承和創新树立了典範。傳統工藝通常不容易大量生產,而且製作過程非常耗時,因此這種技能有失傳的危險。黃塗山先生的竹編工藝不僅展現了他的多元技能,還反映了古昔常民的生活型態。他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個人技藝,還對台灣的竹工藝文化和產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