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好歹,看榫頭著知

臺南市北區

細木作-王永源

細木作-王永源

臺南市北區

工夫好歹,看榫頭著知

細木作-王永源

2023-11-09


王永源出生於北勢街,父親王西海,18歲開始跟隨其兄王永川學習木工技藝,在永川大轎期間40年,於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6月開始創業,現為永圓傳藝負責人。


雕刻工藝可概分為金刻、木刻、石刻,大多和建築裝飾與日用器皿有密切關係。中國自商周起,各種石器、陶器、玉器上圖紋裝飾即頗為盛行,如雲雷紋、饕餮紋等,這時期的雕刻工藝與當時宗教體系、宇宙認知概念緊密結合。 臺灣雕刻及木工藝的發展,源自明末清初中國來臺的「唐山師」,其中有些應聘來臺工作,工作結束即返回,亦有些在臺灣定居開枝散葉,因此臺灣目前的雕塑師傅或追溯其祖師,皆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福州三地。

相關文章

2023-11-10

師承泉州派天竺國粧佛工藝,深諳各項粧佛技藝、工序及表現形式,無論木雕、漆線、安金、彩繪等技法均相當精熟,神像姿態沉穩,神情生動、漆線流暢。兼擅泥塑粧佛,工藝細緻,熟知泥塑知識及文化表現形式。除新作外亦承接神像修復,延續泉州派粧佛技藝呈現,具傳習能力與意願,為粧佛工藝之適當保存者。

2023-11-08

洪銘宏的祖先原本在金門烈嶼從事糊紙業,傳承已有四代之久,一直於台南民權路上經營糊紙工藝,直到1981年(民國七十年)開設了「左藤糊紙製品店」。洪銘宏從十三歲開始學習糊紙藝術,師承於父親洪錕鎔,後來跟隨金門的翁文林、李清榮學習,並在回到台南後向當地的陳金泳、洪新發等人學習,從不同的師傅那裡吸取了他所需的技藝。

2023-11-08

張財雄曾拜師潘麗水,後與蘇天福畫師共同施作南部數間廟宇,長期投注於寺廟彩繪工作,嫻熟於寺廟彩繪中樑枋圖案的繪製,為彩繪師中技法優異者。近年張財雄由彩繪師轉向畫師的身份,其距畫師標準涵養雖稍嫌不足,於在地傳統彩繪匠師中仍具有其地位。17歲時在台東縣的新光廣告從事繪製廣告看板的工作,1973年時因緣際會跟李順明、陳炳伸(阿東)學習彩繪,並在潘麗水手下工作,成為廟宇彩繪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