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雕琢釋放玉之魂

臺南市東區

玉雕-黃福壽

玉雕-黃福壽

臺南市東區

用心雕琢釋放玉之魂

玉雕-黃福壽

2023-11-09

黃福壽熟知玉雕知識及操作工具之技巧,其創作多取材自鄉間田野的花鳥草蟲,尤其精於刻劃四時花葉的莖脈肌理以及蝗蟻蜓蝶的羽翼、肢足和觸鬚等微小細節,且作品明顯跳脫傳統題材和技藝的窠臼,不僅料、工、形、紋渾然天成,其心靈手巧和場景營造亦不落俗套、自成一格。黃福壽現有傳徒,並在大專院校及工藝中心等地開授玉雕課程,傳習意願積極。黃福壽從事玉雕工藝四十餘年,初期從臺灣民間工廠式的造型加工入手,經自我進修、觀摩學習,並改良機具工具,而逐漸轉型,投身於創作,迭有表現,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臺灣蘊含豐富的玉礦,玉雕工藝的歷史也淵遠流長,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不僅承襲自中國大陸傳統,也深具自身發展特色,史前時期尤盛行製作頭飾、耳飾、鐲飾和串飾等玉質飾品。1965 年至1974 年的10 年間,是臺灣玉料開採和玉器加工外銷的全盛時期,即使1970 年代中期以後臺灣玉器加工的榮景不再,玉雕工藝的發展依舊持續至今。

相關文章

2023-11-08

1979年,在臺北市「華山佛俱店」當學徒,拜林丹明為師,當時店裡有很多系的師父來幫忙,以福州派為主,丁宗華有向師父們請教,並在學習過程中融合其他派系,所以學習得比較多元。丁宗華先生具有木雕、彩繪、粉線雕等多方面工藝能力,具神像雕刻傳統手法精湛,並學習粉線、漆線技巧,從畫稿、雕刻、粉彩等皆兼擅包含入神式,粧佛過程皆可獨立完成。丁宗華先生積極參與至學校及單位工藝推廣及教育,具有傳習的能力與意願。丁宗華迄今從事粧佛工藝已逾40年,並曾參與宮廟的神像修復與整修工作,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黃煥彰1957年生於埔里鐵山里,為家中長子,自幼與紙為友,13歲(1970年)開始協助紙廠作業, 22歲(1979年)退役後,全力投入家族事業,一身手抄紙技藝皆承其父親黃耀東嚴謹訓練。投入造紙工作已近50年。黃煥彰先生具有長期造紙經驗,從辨識原料優劣、材料處理、技術產品研發、配方、打漿、抄紙、烘紙等手工造紙技藝皆嫻熟,能製造上百種類紙張,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代表性。黃煥彰先生自幼與紙為友,日後繼承家業,所帶領之廣興紙寮,於民國80至90年代即成立了抄紙體驗營,推廣保存傳統手工紙文化,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與意願。黃煥彰先生投入造紙工作已近50年,在面臨社會環境的變遷之下,仍能保持傳統手工造紙技藝,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8

林惠津西元1949年生於臺中大甲,受到祖母與母親的影響,6歲開始跟著學習編織藺草,藺草對於當時的孩子而言也是一種玩具,小時候家裡曾做過木屐草蓆的訂單外銷日本,也會有廠商訂制的圖樣,林惠津在國中時期就會給家人不一樣的編織建議,高中就讀大甲高工家政科,會將學校所學習到的技能結合藺草編織,做不同的變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