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織在裏面

臺中市和平區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臺中市和平區

把生命織在裏面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2023-11-09

Pasang.Pihaw賴福來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技術和環境知識的泰雅族男子,他精通部落生活中的各種技藝,包括編織、弓箭、漁具製作等,這些技藝具有廣泛且繁複的特點。他的技藝反映了泰雅族傳統生活中的工藝,包括木工藝、網袋編織、弓箭、漁具等,這些工藝具有地方性和特殊性。特別是在織作背帶方面,他使用梭子變化顏色和織紋,挑織出菱形紋樣,展現了泰雅族工藝的美感,具有藝術性。他的工藝技巧與族群文化相融合,呈現出泰雅族傳統工藝的精髓,同時也具有地方性和特色,因此他被認定為泰雅族傳統工藝的保存者。

傳統泰雅族男子工藝在山林生活中具有實用性,特別是對於狩獵者而言,這些技能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熟練掌握各種生活工藝,並且能夠自製或修補所需的工具和用具。這些工藝製品注重實用性和耐用性,因此在製作過程中,他們使用耐用且方便取得的尼龍繩,取代了傳統的手工搓捻麻線。

在編織方面,他們使用織網的方式製作各種背網袋,如tokan(男用背網袋,主要用於狩獵時背負獵物)、yubing tokan(男女皆可使用的縮口背網袋,主要用於背負輕便的隨身衣物和用品)、kari(網袋,用於裝盛肢解後的大塊獵肉、野果、農產品和器物,再置於tokan中背負)等。此外,他們還製作各種其他工具,如tara agal qulih(長柄手網,用於捕捉昏迷漂浮的毒魚)、tara slyan qulih(盛魚網袋,用於盛裝釣魚時所獲得的魚)、sguyu(用竹籐編製,用於河道中誘捕魚的魚籠)等。此外,他們還製作bluku(竹簸,用於篩米和盛物品)和tnaqan(用於盛裝男子隨身的小工具或物品),這些工具通常被放置在tokan背網袋中背負。

相關文章

2023-11-08

翁明輝的繼父方老莊是製作竹盾的師傅,他在1959年向隔壁的清水祖師廟借了一面盾牌參考。因為當時關廟有廟會活動,陣頭急需使用盾牌,繼父將借來的盾牌賣給了陣頭。但當他要重新製作盾牌歸還給原主時,他卻突然罹患青光眼,加上重感冒,導致雙眼失明。在這種情況下,翁明輝接手學習如何製作盾牌。繼父解釋製作步驟,母親則在旁協助指導,最終完成了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開啟了他的盾牌製作生涯。

2023-11-10

許金棒自13歲起跟隨父親許協榮先生學習木偶雕刻技術,能詳實介紹工序工法,並在各類型布袋戲發展下,開發新式大型偶頭,可見其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偶頭製作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許金棒積極協助木偶雕刻製作之教育推廣工作,民國76年(西元1987年)、民國88年(西元1999年)在學校傳習,民國89至90年(西元2000-2001年)間亦有傳習紀錄,具偶頭製作之傳習能力與意願,其子亦承襲其技法。其家族素有「員林山頂尪仔頭」之美稱,且許金棒從事偶頭雕刻工作已逾50餘年,承襲父親木偶雕刻技術,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李萬財師承南投草屯葉錦基先生,學習泉州派木作技術,以傳統榫卯技術為主,並加以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形成具備獨特風格的傢俱工藝。出師後從業超過一甲子的歲月,期間除創作之成品參展無數,屢獲國內外重要機構與私人典藏之外,又不斷地在職進修、取得碩士學位,能具體將傳統細木作之學理與實踐結合。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條件「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李萬財積極推行細木作之技藝傳習,除了傳授其子之外,並有數位弟子跟隨習藝超過十年以上,其中不乏任教於大學的教職人員,具備高度傳習能力與意願。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條件「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常以做好細木作職人的使命自期,不論是從業輩分、創作經歷、和技藝成就等,都是新北地區首屆一指,為文化脈絡下之適當者。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條件「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