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魯凱族刺繡工藝家

臺東縣卑南鄉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臺東縣卑南鄉

台東魯凱族刺繡工藝家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2023-11-09

羅美玉女士是一位熟知並能正確體現魯凱族傳統刺繡工藝的傳承者。她具備豐富的知識、技藝,並且持續傳承刺繡工藝已經超過三十年。她的作品「魯凱族情侶裝」展現了魯凱族傳統元素和技法,同時保留了原本的精髓,顯示她對魯凱族刺繡工藝的深厚了解和應用。她的創作不僅有藝術價值,還具有文化意義,能夠追溯該族歷史脈絡,並展現持續累積與發展的軌跡。

羅美玉女士的作品「鬼湖之戀」不僅呈現了魯凱族的傳說故事,還巧妙地融入了基督宗教信仰,充分體現了達魯瑪克部落的文化多樣性。她的創作中常見的百合花不僅代表了魯凱族文化中的象徵,還呈現了族人的特定價值觀和社會結構。她的作品突顯了特定原住民族、部落或其他傳統組織的文化顯著性,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


臺東縣達魯瑪克部落是臺灣東部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學術上被劃分為東魯凱。東魯凱與西魯凱,在祖緣或血緣上是有近似或關聯的。但發展上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在文化表現上就會產生一些差異。 魯凱族傳統服飾常用幾何圖形、陶甕、百合花、蝴蝶紋及人形紋等圖案。從圖案中可以追溯到魯凱族的歷史脈絡,千百年來發展中所累積的痕跡。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代表女子的貞潔與才藝,代表男子的勇敢與善獵。對近代從外國傳入的基督宗教信仰,也有巧妙的圖案融合。 在臺灣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原住民族的傳統刺繡工藝已嚴重流失。傳統工藝保存者羅美玉(1955-),承襲了家族長輩及部落耆老的統知識,專精於魯凱族的刺繡、貼飾和綴珠等技法。羅美玉的刺繡忠於傳統,並融入自己的創作,表現世代相傳的歷史性。羅美玉的作品,曾榮獲許多獎項的肯定。代表作為「鬼湖之戀」,闡述魯凱族傳說故事,表現原住民族歷史與文化意義。羅美玉也不斷地在部落傳承剌繡工藝,世代傳承、畢竟是一種責任。

相關文章

2023-11-10

1957年15歲開始跟隨父親傅錠鍈學習建築彩繪,並時常與前輩祖師爺李金泉(泉州人,傅錠鍈的師傅)、李秋山(李金泉的兒子,傅錠鍈的師兄弟)等人一同工作,後來因為至台北工作的關係,與洪寶真及莊武男師徒熟識,也間接學習洪寶真的「 堵頭彩繪」技藝。傅柏村一生皆投入傳統建築彩繪中,累積豐富廟宇彩繪經驗,擁有純熟的知識與技術,並使用傳統材料(漆),並自製工具,保存傳統技法。其彩繪技藝高超備受肯定,亦傳承至其兩子,為少數仍使用彩繪技術者。傅柏村承襲開啟新竹彩繪發展的李金泉派系,延續寺廟彩繪特色,讓世人透過彩繪領會文化的奧妙與精髓。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1

施寶容女士是一位中國結藝術的傳承者與創作者。她在20歲時榮獲「台灣省藝文獎」,展現出對於傳統編結的深厚技巧與藝術修養。她的作品不僅形狀多樣,具有對稱、立體、繁雜等特色,充分展現編者的技術和藝術性。在平面的繩結線條變化中,她創作出富有層次感的作品,題材多樣,生活化,並且運用廣泛的珠寶材料,如珍珠、玉石、水晶、琉璃等,使得作品更加豐富多元,具有特殊性和個人特色。她將珠寶設計的概念融入其中,結合東西方結藝技法,創造出各種變化結法,呈現出經緯交疊和色彩搭配的美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