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針黼繡神綵

臺南市東區

繡黼-王蘭貞

繡黼-王蘭貞

臺南市東區

府城針黼繡神綵

繡黼-王蘭貞

2023-11-09

師承父親王依春老先生,祖籍中國福建福州市,王依春在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以刺繡師傅的身分,被臺南市的廟宇聘請過來為廟刺繡八仙彩、製作佛衣、神袍及各項宗教物品。 王蘭貞繼承父親王依春在臺南市民權路開設的勝華繡莊,是臺南市刺繡界的老店,專門產銷廟宇刺繡物品及宗教節慶飾品。長女王蘭貞使用的是父親遺留的手繪稿,親自手繪各種基本圖樣,如龍、鳳、八仙、山水及動物等造形,再手工針針刺繡完成。

清初臺灣的織繡業並不發達,因臺海兩地貿易頻繁,且大陸紡織品物美價廉,所以多數紡織品均由大陸直接進口。 因船運不穩定,開始延聘大陸師傅來臺教授刺繡技藝,部分藝師因此定居臺灣並經營繡莊,使得臺灣繡莊產業漸具規模。 日治時期隨著宗教與商業活動的發展,刺繡工藝走往興盛,留下不少經典作品與俗諺,如臺南迎媽祖無旗(奇)不有,以印證刺繡產業的蓬勃。皇民化政策開始後,民間信仰受到壓抑,刺繡產業有過一段蕭條。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後,臺灣宗教活動重現榮景,因宗教繡品供不應求,繡莊的福州師傅開始傳授刺繡技藝給臺灣人,以協助趕製貨品。同時期非營利的家用或欣賞繡品,開始朝向藝術繡與機器繡發展,也有亂針繡傳入臺灣。 臺南市繡莊的全盛時期約在1960年(民國四十九年)至1970年(民國五十九年)左右,當時不僅供應內需,也是出口貿易的貨品之一。

相關文章

2023-09-26

交趾陶為嘉義傳統特色工藝,隨著時代的變遷交趾陶已不再僅限於廟宇裝飾,百年來逐漸形成本土特色,應用範圍逐漸擴大融於一般生活中,成為臺灣工藝文化燦爛的一支,為推廣並傳承交趾陶藝術。

2023-11-10

黃啟祥先生為人間國寶黃塗山藝師之次子,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深諳黃塗山藝師的竹編秘訣,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黃啟祥先生作品注重實用性,擅於展現生活器具,其健康狀況良好,具高度傳習能力及意願。黃啟祥先生民國99年至102年獲選成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黃塗山竹編傳習計畫」傳習藝生,並於102年經結業考核審查通過,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師承關係:徐析森─徐炳根、徐炳標、徐柄垣─徐世昌、徐世河。木偶雕刻在徐家已傳承數代,徐柄垣的父親徐析森是彰化頗負盛名的神像雕刻師。日治末期受戰事影響,臺灣掌中戲團木偶來源無法再從大陸取得,劇團乃前來彰化向徐柄垣之父徐析森訂製戲偶,「阿森仔頭」偶頭雕刻在工藝精巧,在布袋劇團備受肯定。徐柄垣在出生於木雕工藝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十六歲開始正式學藝,木偶之外,也雕刻佛像與人頭像。.從第一代徐析森創發,到第二代徐炳根、徐炳標、徐柄垣三兄弟傳承,如今來到第三代,由徐世昌和徐世河承襲技藝,其中徐世河畢業於臺中明道中學美工科雕塑組,接受專業美術訓練,加上從小就在父母身邊幫忙,一點一滴學習著戲偶雕刻的技藝,雖然曾經想出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在民國82年(西元1993年)以後,父親為霹靂布袋戲刻偶的工作量相當大,他便偶爾返家幫忙佛像生意,也逐漸體會家族技藝薪傳的重要性。如今已得父親幾分真傳,延續「巧成真」戲偶雕刻事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