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繡黼藝師

臺南市中西區

繡黼-嚴訓祥

繡黼-嚴訓祥

臺南市中西區

臺南繡黼藝師

繡黼-嚴訓祥

2023-11-09

刺繡是家傳技藝,嚴訓祥的父親至臺灣後才傳授給他。嚴訓祥為福建林森人,祖父時即以繡莊為業,親戚族人中亦有開設繡莊者約六家,幾經社會轉移變遷,現只剩兩家尚在開業中。刺繡成品中如八仙彩、涼傘,大多以各種歷史故事之情節為主題,如水淹金山寺,西遊記等,另外成品尚有佛衣,桌裙等。刺繡創作流程須先行繪製圖樣,再用電動針車繡出平面圖案,然後填塞棉花,使其呈立體狀,再繡上金線,最後修飾、紮裡布即完成。

嫻熟福州派宗教繡品技藝的工序與技巧,繪稿繁而不亂,擅長金銀繡線配色,體現宗教刺繡藝術的常民美感,具有藝術性。戰後來臺第一代師傅,為臺南繡莊界輩分最高藝師,熟知宗教刺繡工序與「形、體、色」之設計原則,技藝生命史可反映府城刺繡工藝之變遷,富有特殊性。福州派繡黼技藝在臺南開枝散葉,傳徒繁多;繡品並附加添使用府城陳玉峰繪稿圖樣及朱玖瑩書法字體,地方流派特色顯著,具地方性。

相關文章

2023-11-08

林貞鐃是福州派的粧佛藝師,他在臺南市枋橋頭出生,17歲開始學習粧佛藝術,師承家族中的叔叔林利銘。他在家族傳統的指導下,學習了粧佛的技藝。直到40歲以後,他獨立創業,開設了自己的神采佛像雕塑店,並延續家族的藝術傳統至今。

2023-11-10

熟知竹籠茨建材特性、建築結構原理,並善用建材表現造型美感。具竹籠茨建造之知識、技藝及經驗,並熱心傳承與推廣,為文化脈絡下不可多得的適當保存者。台南市安南地區新吉庄,早年為鹽鹼旱澇之地,許多伏流水與河床飄忽不定,歷年均有「做大水」災情,地方稱呼氾濫河川為「青瞑蛇」。居民為求住居安穩,遂發展出「竹籠茨」建築工法,以竹管為梁柱,並以鑿孔穿榫方式銜接結構。於大水過後,將未倒塌竹屋,敲除壁面土泥減輕重量後,即可扛起快走,移至高地躲避下一次水患。 「竹籠茨」是臺南台江地區的傳統民居形式,以口徑尺寸各異的竹管,鑿口榫接之後架接成屋。頂棚覆以芒草、茅草遮雨。周圍四壁常以竹編夾泥牆代之。其屋基僅擱置於平坦硬地上,並未埋入地下,俟大水氾濫退去,敲破四周壁垣減輕重量,再以人力扛至高地等待洪水退去。充分反映鹽分地帶、易淹水地區的居民生存智慧。

2023-11-09

夾紵漆器是漆工藝中的一個重要技法,具有悠久的歷史。這項技法非常複雜,無論是媒材還是技藝,都具有傳統工藝的特殊性。漆工藝在臺中市的發展與夾紵漆器的技法密切相關,因此有必要保存這項技術,並且它具有地方性的意義。廖勝文是這項技術的保存者,他深入研究夾紵漆器已有二十年之久,並且在這段時間內,他的技藝一直未曾間斷。他擅長脫胎夾紵技法,充分展現了這一技藝的特色,他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性。通过他的努力,夾紵漆器這一傳統技術得以保存和發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