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雕琢釋放玉之魂

臺南市東區

玉雕-黃福壽

玉雕-黃福壽

臺南市東區

用心雕琢釋放玉之魂

玉雕-黃福壽

2023-11-09

黃福壽熟知玉雕知識及操作工具之技巧,其創作多取材自鄉間田野的花鳥草蟲,尤其精於刻劃四時花葉的莖脈肌理以及蝗蟻蜓蝶的羽翼、肢足和觸鬚等微小細節,且作品明顯跳脫傳統題材和技藝的窠臼,不僅料、工、形、紋渾然天成,其心靈手巧和場景營造亦不落俗套、自成一格。黃福壽現有傳徒,並在大專院校及工藝中心等地開授玉雕課程,傳習意願積極。黃福壽從事玉雕工藝四十餘年,初期從臺灣民間工廠式的造型加工入手,經自我進修、觀摩學習,並改良機具工具,而逐漸轉型,投身於創作,迭有表現,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臺灣蘊含豐富的玉礦,玉雕工藝的歷史也淵遠流長,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不僅承襲自中國大陸傳統,也深具自身發展特色,史前時期尤盛行製作頭飾、耳飾、鐲飾和串飾等玉質飾品。1965 年至1974 年的10 年間,是臺灣玉料開採和玉器加工外銷的全盛時期,即使1970 年代中期以後臺灣玉器加工的榮景不再,玉雕工藝的發展依舊持續至今。

相關文章

2023-11-09

張茂欽先生是一位備受尊敬的螺鈿工藝藝術家,他不僅精通傳統螺鈿工藝的知識和技術,還勇於創新和突破,開創了獨特的「掐絲螺鈿」表現形式。這種技術結合了傳統和創新,展現了他對螺鈿藝術的深厚理解和獨特見解。張茂欽先生對天然素材充滿熱愛,特別受到故宮瓠瓜作品和中日交流活動中眾多瓠瓜作品的啟發。他以瓠瓜為媒材進行創作,創造出了引人入勝的瓠瓜系列作品,並且憑藉這些作品獲得了第五屆民族工藝獎的殊榮。他的作品不僅在文化內含上具有深厚的意義,而且在藝術表現上也具有高度的品質,符合傳統藝術的價值觀和美學標準。除了他卓越的藝術才能,張茂欽先生還具有傳習能力和願意傳承螺鈿工藝的意願。他的努力和創新精神為臺灣的螺鈿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3-11-10

陳志良承傳家族技藝,兼擅糊紙及道士儀典,掌握核心知識。在糊紙技藝方面,除自家之姿態手路,亦拜師臺南糊紙大師洪新發(阿九司),學習軟胚派紙偶的架式與衣摺路,另私下觀摩臺南道長兼糊紙師傅金登富的硬胚派製作技術,作品能兼容各家所長,而且還在不斷學習、觀察與揣摩他人作品的精華之處,深得傳統糊紙藝術精髓。其糊紙藝術技法到位,熟知並能正確體現糊紙工藝登錄項目之知識,能力態度均值得肯定。陳志良糊紙工藝,承自家族世代相傳。而家族工藝技術則是於19世紀後期習自鹿港匠師,生根高雄,至今傳承四代,傳承脈絡清楚,具有地區性特色。除了家族世代內傳外,向外進行收學徒,開枝散葉。其具有強烈傳習及推廣熱忱,亦已持續透過手稿、繪圖等方式紀錄技藝與道士內涵傳承予子。陳志良就習藝系譜、技藝表現形式及傳統內涵而言,皆符合文化脈絡,為高雄地區糊紙工藝之代表性藝師。

2023-11-09

陳啟村藝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傳統木雕知識與技藝。他師承福州派林依水師傅,並在著名佛具店「人樂軒」磨練技巧,掌握粧佛雕刻、漆、粉線裝飾等技法。他的作品反映了府城福州派粧佛藝術的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和知識。陳啟村藝師將傳統木雕技法與現代素描、雕塑和美學理論相結合,以精湛的刀工表現人物的表情、衣紋和姿態。他的作品融合了東西方學習方式,呈現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特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