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如交趾陶般的斑斕

雲林縣斗六市

交趾陶-吳榮

交趾陶-吳榮

雲林縣斗六市

讓生命如交趾陶般的斑斕

交趾陶-吳榮

2023-11-09

吳榮具有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藝術價值,並且曾獲得國家工藝獎的肯定。他不僅精通交趾陶的傳統技法,還能夠巧妙地融入現代技藝,展現出卓越的工法和技巧。作為民族藝術薪傳獎得主林添木的徒弟,吳榮是雲嘉地區交趾陶藝術的主流代表之一,並且致力於藝術傳承工作。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個人風格,既具有傳統藝術的底蘊,又展現了創作精神。

臺灣交趾陶的技術主要源於廣東的五嶺以南,其地古名為「交趾」,起源於漢朝設置之交州,範圍包括今中國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境內。越南北半部與廣東石灣陶皆同屬唐三彩分支,於清中葉以後,由閩粵一帶工匠將其製作技術傳入臺灣。由於早期並無「交趾陶」或「交趾燒」的名稱,考據清光緒年間朝天宮翻修的帳冊,支付師傅的料錢,寫的是柯訓「淋搪」、蔡錦「淋搪」多少料錢,而許多老師傅也不以「交趾」稱之,只說「石搪」或「水搪」。據說日治時期,日人將交趾陶師葉王的作品送至巴黎參加萬國博覽會,評其為「東洋絕技」而受珍視,因此日本人又稱臺灣的交趾陶為「嘉義燒」,而「交趾燒」、「交趾陶」的名稱也因此沿用至今。事實上,臺灣交趾陶名稱雖源自於日本,但型式、作法、用途則源自中國,但後來卻獨立發展成具臺灣特色的多彩軟陶藝術。

相關文章

2023-11-08

林喜美女士擅長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其技藝精湛,精熟各種基本技法,進而出神入化,精巧地將平織、緯挑、經挑融合,且能依據族群部落的慣習,巧妙創新,展現賽德克族織布文化;亦熟稔傳統苧麻線材產製工序,包含剝麻、染煮、捻紗等過程。林喜美女士曾擔任多所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織布課程講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喜美女士長年居於部落,傳統織布技藝承繼部落耆老而來,長時間學習、研究、創新,為族群內具代表性之織藝保存者,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黃啟祥先生為人間國寶黃塗山藝師之次子,自幼跟隨父親學習,深諳黃塗山藝師的竹編秘訣,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黃啟祥先生作品注重實用性,擅於展現生活器具,其健康狀況良好,具高度傳習能力及意願。黃啟祥先生民國99年至102年獲選成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黃塗山竹編傳習計畫」傳習藝生,並於102年經結業考核審查通過,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8

蔡天民是泉州派「西佛國」的藝師,他的家族在粧佛技藝上有著卓越的傳統。他的祖父蔡心和父親蔡南山都是傑出的粧佛藝術家,他們的技藝備受推崇。由於這門技藝在家族中世代相傳,蔡天民自小就開始學習粧佛技藝。他在國小時期就開始幫忙家裡進行粧佛工作,學習基本的技術和工藝。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