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延續

南投縣仁愛鄉

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林喜美

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林喜美

南投縣仁愛鄉

讓文化延續

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林喜美

2023-11-08

林喜美女士擅長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其技藝精湛,精熟各種基本技法,進而出神入化,精巧地將平織、緯挑、經挑融合,且能依據族群部落的慣習,巧妙創新,展現賽德克族織布文化;亦熟稔傳統苧麻線材產製工序,包含剝麻、染煮、捻紗等過程。林喜美女士曾擔任多所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織布課程講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喜美女士長年居於部落,傳統織布技藝承繼部落耆老而來,長時間學習、研究、創新,為族群內具代表性之織藝保存者,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Uma Pering林喜美和Robo Nawi高雪珠是南投縣仁愛鄉Nakahara中原部落的賽德克族織布工藝保存者。他們不僅熟悉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還掌握了最高級別的puniri(經挑)技法。兩人師承自已故藝師Seta Iban(張玉英),並在部落內深入研究、分析puniri(經挑)技法及其圖紋組織變化。他們不僅保有完整且多樣的puniri(經挑)技法及紋樣,還積極參與傳授織藝,擔任相關傳習推廣活動的講師,具有推動織藝傳承和推廣的能力和潛力。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在部落內,具有深厚的族語知識,並且擁有傳承使命,因此應該予以認定,以促進織藝文化的推廣和保存。

相關文章

2023-11-09

陳啟村藝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傳統木雕知識與技藝。他師承福州派林依水師傅,並在著名佛具店「人樂軒」磨練技巧,掌握粧佛雕刻、漆、粉線裝飾等技法。他的作品反映了府城福州派粧佛藝術的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和知識。陳啟村藝師將傳統木雕技法與現代素描、雕塑和美學理論相結合,以精湛的刀工表現人物的表情、衣紋和姿態。他的作品融合了東西方學習方式,呈現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特質。

2023-11-08

從事木偶雕刻超過50年,作品在布袋戲界素有「潮州尪仔」之稱號,作品遍佈全省多數布袋戲團、傀儡戲團、蒐藏家,高雄皮影戲館也有蒐藏。蘇明雄是屏東縣潮州鎮的木偶雕刻保存者。他的興趣源於父親和哥哥的布袋戲活動,起初他學習布袋戲後場,逐漸對戲偶的製作產生了興趣。從15歲開始,他開始自學戲偶雕刻。

2023-11-08

蔡天民是泉州派「西佛國」的藝師,他的家族在粧佛技藝上有著卓越的傳統。他的祖父蔡心和父親蔡南山都是傑出的粧佛藝術家,他們的技藝備受推崇。由於這門技藝在家族中世代相傳,蔡天民自小就開始學習粧佛技藝。他在國小時期就開始幫忙家裡進行粧佛工作,學習基本的技術和工藝。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