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大甲藺草的文化命脈

臺中市大甲區

藺草編-朱周貴春

藺草編-朱周貴春

臺中市大甲區

編織大甲藺草的文化命脈

藺草編-朱周貴春

2023-11-08

朱周貴春是大甲區的藺草編技藝保存者,他擅長立體化編法和揀花法,並且具有數十年的草編經驗。在藺草編這個傳統技藝中,以「龍鳳蓆」最具代表性,它採用鏤空方式構成龍和鳳的紋飾,編織時需要非常細心且巧妙地計算位置,難度極高,具有極高的藝術性。

藺草編在大甲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早期家庭主婦常以藺草編織帽蓆為業,產品遠近馳名。這項技藝不僅具有地方性,而且與地方的發展密切相關。朱周貴春作為這項傳統技藝的保存者,將這門技藝傳承下來,並在龍鳳蓆這一技法上有著特殊的造詣,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藝術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10

林家億從少年時期即跟隨福州匠派學習粧佛技藝,北上之後又鑽研漆線雕,從業至今未曾中斷,充分掌握粧佛工藝之紋飾圖案的技藝。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1款認定基準「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林家億以其技藝傳家,亦有意願參與技藝傳習與保存工作。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2款認定基準「具該登錄項目之傳承能力及意願」。林家億所擅長之漆線雕技藝,為閩式神像粧佛工藝之一環,呈現精緻而具立體性的特色。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3款認定基準「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陳夏生女士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農化系,任職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學生時代原本對工藝並不喜愛,後來會走上編結之路,與她丈夫莊靈先生有很大關係;莊先生的父親莊嚴先生,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文大藝研所主任,是著名的書法家與藝術教育學者,畢生對研究與維護中華文物有重大貢獻;並且非常重視民間傳統工藝,因而也收藏一些附有繩結的工藝品。他說早年在北方有知識的家庭婦女,都會編幾個傳統裝飾性的繩結;因此1971年他曾請故宮一位會編少許繩結的技工王振楷先生,傳授陳老師兩三個基本的傳統繩結。1976年漢聲英文雜誌社的社長姚孟嘉先生,曾連續尋訪多位會編結的耆老,將零散的繩結技藝彙集起來,繪製編綰步驟的圖樣,發表在漢聲英文雜誌第六卷的二、三期;引起陳老師的關心和學習熱情,引導她開始真正步入編結之門。 陳老師是學理工學科出身,數學思路敏捷並有條理,在編結過程上起了很大功能;加上1978年私立實踐家專(即今實踐大學),因發現我們的傳統繩結技藝,居然成為韓國學校的正式教材,因此便想開設傳授結藝的課程,於是聘請陳老師來教授這項技藝;這讓陳老師在教學相長的情況下,編結的技術拓展更為突飛猛進。

2023-11-08

王保原為潮汕派剪黏司傅何金龍、王石發直系傳人,並擅泥塑,技藝精湛,曾經修護何金龍剪黏及葉王交趾陶作品。其構圖佈局具空間層次,塑造人物動作、表情栩栩如生,剪黏特色工法有「摃槌」(將玻璃剪成火柴棒狀)與「甲毛」(剪成細毛狀),並能使用早期瓷碗碟盤豐富多樣的紋樣釉色,曲勢度形加以剪裁,黏貼手路細緻,對施作過程之工具及材料運用考究,保存剪黏製作特出的技藝與知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