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匠人舞獅武師

臺中市大甲區

獅頭製作-陳銘鴻

獅頭製作-陳銘鴻

臺中市大甲區

獅頭匠人舞獅武師

獅頭製作-陳銘鴻

2023-11-08

陳銘鴻是一位長期從事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使用傳統的技法,通常是捏土成形,然後逐層敷以紙和布,最終製成獅頭。這種技藝要求高超的技巧,作品呈現出來的獅頭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獅頭製作在當地大甲地區的武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技藝,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輝映,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在獅頭製作的過程中,陳銘鴻所製作的獅頭通常呈現出臺灣獅的形象,這在形制上相對較為罕見,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和文化涵義。他的技藝不僅僅體現在製作過程中的細緻和精湛,更體現在最終作品所展現出來的藝術價值和地方特色。


大甲五十三庄向以武術原鄉聞名,範圍包括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四區,學習武術原係為強身及自衛之用,漸漸發展至廟會陣頭常見獅陣表演,以致獅頭製作成為農業社會特有的傳統技藝。 臺灣獅頭因各地區域有所不同,北部橄仔獅、中部橄模獅、南部畚箕獅,客家則是開口獅,而早期武館也有自創風格,以資識別。 獅頭製作傳統作法先以土模塑形,上貼12層紙、2層布後,將土胎敲除,再上色塗裝,現在則改為紙7層、布1層,減輕重量,以利舞獅。

相關文章

2023-11-10

「鑿花」為在木材構件上雕出紋樣圖案,是一種強調裝飾性的木雕工藝。傳統鑿花取材多元豐富,各家雕刻匠師手法及風格互異,強調裝飾性技藝的木雕工藝,屬傳統建築中小木作之範疇。多用於廟宇內常見之藻井、獅座、斗栱、員光、垂花、瓜筒、插角、花鳥柱、龍柱、門堵、神龕等,及傳統家具如神桌、屏風、床具等雕刻裝飾上 。嘉義縣市具有鑿花技術的匠師有蔡共新、陳育昆、劉聰文、吳玉彰、陳明欽、柯雙進等。 「鑿花」技藝保存者蔡共新1948年出生於屏東潮州,後定居於嘉義市。初中畢業約15歲時,拜臺南市木匾暨木雕司傅郭炳坤為師,學習三年四個月後出師。出師後備受市場檢驗,因而不斷精進自己,蔡共新的技藝並非家傳而是在傳統體系下自我精進而成 。

2023-09-26

交趾陶為低溫彩釉軟陶,其淵源可追溯到漢綠釉、唐三彩、宋遼金三彩、元玻璃器及明清素三彩,主要都採低溫鉛釉為主要的燒成釉,加上燒製技術及釉藥色彩開發 。 交趾陶的「交趾」一詞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法為臺灣交趾陶的技術主要源於廣東的五嶺以南,其地古名為「交趾」,範圍包括今中國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境內 ;第二個說法為江戶時代日本人認為出現在中南半島,明、清時期中國廣東一帶所燒製的瓷器印泥盒,適合當作茶道中拿來點香的「香盒」,當時中南半島為「交趾支那」,於是日本人便稱之為「交趾燒」。

2023-11-01

林瑤農,擅長傳統坩堝窯爐的「徒手吹製」與「徒手熱塑」技法,具備窯爐製造設計、原料配置、後段加工等專業知識。師承自上海玻璃師傅及玻璃藝師蔡松平老師,融合傳統與西方技藝,創作作品展現個人風格,彰顯傳統技藝與創作思維的結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