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方口獅文化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獅

客家獅

新竹縣芎林鄉

傳承方口獅文化

客家獅

2023-11-08

在早期的台灣,移民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地域、語言和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社群劃分。芎林地區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形成了多個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客家獅團體多由具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或宗族社會所組成。在土地拓墾和資源競爭的環境下,家族和宗族成員團結起來,學習武術,保衛家園。客家獅藉著武術的核心精神,結合了舞獅文化,漸漸發展成為獨特的「客家獅」。

隨著社會的發展,客家武術從保衛性質轉變為凝聚家族向心力和強身健骨的客家拳術。在吸收獅藝文化的影響後,客家獅成為了農忙閒暇時的娛樂表演,也是年節喜慶活動中的重要元素。然而,在進入工商業社會時期,傳統客庄聚落因社會變遷而受到影響,客家武獅文化逐漸式微。

近年來,隨著社區營造和地方意識的興起,芎林地區的地方性獅團開始致力於客家獅文化的保存和再造。這種表演藝術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和戲劇,具有豐富的地方特色,也承載著台灣族群移墾歷史和社會變遷的記憶。它不僅具有文化價值,還反映了當地社群的生活和價值觀,是台灣傳統表演藝術中的重要一環。

相關文章

2023-10-13

安溪人進入臺北盆地南緣淺山地帶,種植稻米與茶葉遭遇蟲害,在山地種茶,開採開採樟腦與大菁染料,時常遭受泰雅族的攻擊,挖掘煤礦易得肺病,使得安溪人的生存環境顯得艱辛,也因此在困厄中越需要信仰的力量加以慰藉,於是信仰原鄉的清水祖師與尪公,希望尪公能驅逐害蟲、調解原漢衝突、醫治病體,尪公成為維護人身安全與經濟利益的神祇,形成許多聚落迎請尪公辦理年例祭典。

2023-11-14

保西代天府又稱大人廟,主祀朱、池、李三府千歲,為古昔「保西里」之境主廟,下轄5里「八保庄」,為南關線三大廟之一,與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自古即有交陪關係,其中一廟建醮,另兩大境主廟必連動支援,建構出南關線之信仰圈與生命共同體意義。大人廟之首科王醮始於1925年,為不定期舉辦,迄今六科,已有近百年歷史。

2023-11-14

鹿耳門聖母廟迎春牛約自1980年代前後創設,久而成俗,成為土城仔地區歲時極具特色習俗。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迎春牛與在地庄頭、學校結合為一,從傳統出發,再回溯到現代與民眾互動,自有全民歡慶之效。為在地元宵節重要活動之一,符合土城仔的生活樣貌。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