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門神寶刀未老

澎湖縣馬公市

傳統彩繪-黃友謙

傳統彩繪-黃友謙

澎湖縣馬公市

彩繪門神寶刀未老

傳統彩繪-黃友謙

2023-11-08


黃友謙,號銅陵叟,生於1932年1月1日,出生在台灣澎湖縣東島(銅山),是彩繪師傅黃文華的長子。在光復後,他隨父親在馬公東甲北極殿學習木雕鑿花與油漆工藝。他於16歲時開始學習彩繪,在1950年代初期,正式加入寺廟彩繪工作,並參與了林投鳳凰殿等工程,這是他最早的彩繪作品。後來,他也在澎湖地區從事廣告看板和廟宇彩畫的工作。

在1958年,他與朋友成立了「得友美術工程社」,專門進行廣告和電影看板的繪製工作。然而,他逐漸專注於寺廟彩繪,並在1968年父親過世後,將公司名稱改為「得友社」,繼承了父親的傳統風格。他融合了父親唐山傳統風格與廣告西畫的立體技法,創造出獨特的彩繪風格。他的作品融合了南北樣式,並具有傳統與創新的特色。他的作品除了遍及澎湖各地,還出現在台灣的基隆和三重等地的廟宇。

黃友謙師的徒弟約有十位,大部分都是澎湖當地人,其中洪俊瑋是較為知名的徒弟,常常參與寺廟工程。他的作品與馬公城隍廟的深厚關係可以證明他對於澎湖宗教文化的貢獻。

相關文章

2023-11-01

寺廟彩繪在台灣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表現,更是具有歷史性、人民性和地方特色的藝術。然而,這項傳統藝術正面臨嚴峻挑戰。隨著社會現代化和寺廟建築的改建,傳統的寺廟彩繪受到威脅。木造廟宇被水泥、石雕取代,傳統的彩繪技藝因此逐漸失傳。這種變遷不僅在宜蘭,而且在台灣各地都普遍存在,傳統寺廟彩繪的美麗和獨特性因此面臨消失的風險。

2023-09-26

明末清初時期的臺灣以務農為主,早期的金銀器並非在臺灣打造生產,而是承襲自大陸。臺灣金銀飾品的樣式圖案與技法,多源流自大陸,常見的技法如纍絲、鏨花、搵花等,亦有福州、泉州等派別。 臺南是臺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城,廟宇香火鼎盛,自古以來因習俗與宗教所需,發展出規模龐大的金銀細工產業。

2023-09-26

交趾陶為低溫彩釉軟陶,其淵源可追溯到漢綠釉、唐三彩、宋遼金三彩、元玻璃器及明清素三彩,主要都採低溫鉛釉為主要的燒成釉,加上燒製技術及釉藥色彩開發 。 交趾陶的「交趾」一詞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法為臺灣交趾陶的技術主要源於廣東的五嶺以南,其地古名為「交趾」,範圍包括今中國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境內 ;第二個說法為江戶時代日本人認為出現在中南半島,明、清時期中國廣東一帶所燒製的瓷器印泥盒,適合當作茶道中拿來點香的「香盒」,當時中南半島為「交趾支那」,於是日本人便稱之為「交趾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