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門神寶刀未老

澎湖縣馬公市

傳統彩繪-黃友謙

傳統彩繪-黃友謙

澎湖縣馬公市

彩繪門神寶刀未老

傳統彩繪-黃友謙

2023-11-08


黃友謙,號銅陵叟,生於1932年1月1日,出生在台灣澎湖縣東島(銅山),是彩繪師傅黃文華的長子。在光復後,他隨父親在馬公東甲北極殿學習木雕鑿花與油漆工藝。他於16歲時開始學習彩繪,在1950年代初期,正式加入寺廟彩繪工作,並參與了林投鳳凰殿等工程,這是他最早的彩繪作品。後來,他也在澎湖地區從事廣告看板和廟宇彩畫的工作。

在1958年,他與朋友成立了「得友美術工程社」,專門進行廣告和電影看板的繪製工作。然而,他逐漸專注於寺廟彩繪,並在1968年父親過世後,將公司名稱改為「得友社」,繼承了父親的傳統風格。他融合了父親唐山傳統風格與廣告西畫的立體技法,創造出獨特的彩繪風格。他的作品融合了南北樣式,並具有傳統與創新的特色。他的作品除了遍及澎湖各地,還出現在台灣的基隆和三重等地的廟宇。

黃友謙師的徒弟約有十位,大部分都是澎湖當地人,其中洪俊瑋是較為知名的徒弟,常常參與寺廟工程。他的作品與馬公城隍廟的深厚關係可以證明他對於澎湖宗教文化的貢獻。

相關文章

2023-11-10

世居南投縣竹山鎮,自幼在四周環竹的環境中長大,家中亦從事出口日本竹藝製品的工廠,對竹子天生就有濃厚的情感。 1983年就讀於省立竹山高中美工科,以竹雕類別為主要的專攻項目。鑒於學校的教育方向著重於美術工藝理論為基礎,對於各項類別的美術工藝均需廣泛的涉獵與學習,從養成教育中學習竹藝,無法滿足個人對於竹雕專業技法的渴望,於是在高二暑假(1985年)經竹山材料商的引薦,旋即前往台中竹雕家陳銘堂老師學藝,走入竹雕的世界。於1987年畢業後,正式師事於竹雕家陳銘堂老師門下,打造出深厚的竹雕基礎。當兵後(1990年),進入竹雕專業領域並創作迄今。 在竹雕創作中,以荷花、青蛙、蝸牛等見長,創作品除了技藝表現外,皆富有濃濃的人文意味,在生活中體現人生。

2023-11-01

楊瑞西先生傳承自傳統泥塑、剪黏工藝系統,造型、構圖、佈局及設色等極具宗教文化及民俗意趣,遵古法施作,如五股助順將軍廟之泥塑、剪黏作品,具備相當卓越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辨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2023-11-01

無論從傳統到創新的風箏在造形上,色彩上均具有美術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藝術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