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賽德克工藝不遺餘力

南投縣仁愛鄉

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張胡愛妹

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張胡愛妹

南投縣仁愛鄉

傳承賽德克工藝不遺餘力

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張胡愛妹

2023-11-08

張胡愛妹女士自8歲起即向母親學習織布,至今已有將近70年的織布經驗,其技法純熟,獨自創新的彩虹橋編織,具地方文化特色及藝術價值。另外張胡愛妹女士並致力於推廣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且精通賽德克族口簧琴吹奏、傳統歌謠吟唱等,對文化之傳承頗具貢獻,在地方深具知名度。

在傳統賽德克族的社會當中,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擅織的婦女其名為人所頌揚,被稱為是mqetin bale(真正的女人),mqetin bale須勤勞且才德兼具,死後才能順利通過Hako Utux(彩虹橋)與祖靈團聚。 傳統賽德克族的織布工藝其工序繁複,由栽種苧麻、積麻、捻線、理經、染色、整經至織作流程瑣碎冗長。而織作成品按用途功能區分,其工法亦殊異,概分為tminun bale(平織)、snuru(斜紋織)、gunsunguc(提花)、punqapa(浮織)、latu(緯挑)、puniri(經挑)。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承載著族群的神話與信仰,因此對於賽德克族群的文化傳承,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2023-11-08

陳銘鴻是一位長期從事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使用傳統的技法,通常是捏土成形,然後逐層敷以紙和布,最終製成獅頭。這種技藝要求高超的技巧,作品呈現出來的獅頭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獅頭製作在當地大甲地區的武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技藝,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輝映,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2023-11-08

葉經義師累積五十年的木雕技藝的經驗,青壯年作品不僅承襲了泉州蘇水欽派的精髓,中年後因施作日本寺廟雕刻,融合了日式風格,使其作品具有婉秀的風貌。晚年以創作型題材為主,不論人物或走獸之神韻與動態,均超越了其個人寺廟雕刻的水準,也為泉州蘇派的木雕再創新的高峰。其作品有匠藝而無匠氣,值得推薦登錄為藝師行列。

2023-11-09

郭麗雪工藝師自小學時代只要放學回家即跟著媽媽學習藺草編織技能,加上父親也以收購在地婦女的藺草產品為副業,從小即處於琳瑯滿目的藺編作品環境中。 郭麗雪工藝師的作品在傳統技法上加上設計語彙,讓作品展現出時尚感,凸顯其實用性,不單保存傳統藺編技藝,也讓藺草工藝發展有無限的可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