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雕刻藝術顛峰

臺南市北區

茄苳入石柳-陳南陽

茄苳入石柳-陳南陽

臺南市北區

傳統雕刻藝術顛峰

茄苳入石柳-陳南陽

2023-11-08

陳南陽是台灣傳統木雕工藝的傑出藝師,他於1960年畢業後,跟隨陳火木藝師學習茄苳入石柳工藝。在學徒時期,他主要專注於學習木雕的基本技巧,從辨識木材到研磨木工工具,逐漸熟練各種刀法。他在學徒時期學習了茄苳入石柳工藝,並在1962年出師後開始進行廟宇雕刻工作。

在早期,他參與製作日本外銷的「欄間雕刻」,主要負責繪製雕刻所需的圖稿。後來,他回到台灣,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繼續從事傳統木雕工藝的製作。他與陳火木之子陳燦亨藝師合作,共同製作茄苳入石柳製品,其中南陽師負責繪製畫稿,交由陳燦亨藝師實際製作。

雖然在2000年代後,陳南陽與陳燦亨分開,在各自的工作室獨立工作,但他仍持續提供畫稿給陳燦亨藝師使用,並延續傳統木雕工藝的傳承。陳南陽的工藝技巧和繪畫才華使他成為台灣木雕工藝領域的重要人物,對於這門傳統藝術的保存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相關文章

2023-11-10

陳夏生女士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農化系,任職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學生時代原本對工藝並不喜愛,後來會走上編結之路,與她丈夫莊靈先生有很大關係;莊先生的父親莊嚴先生,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文大藝研所主任,是著名的書法家與藝術教育學者,畢生對研究與維護中華文物有重大貢獻;並且非常重視民間傳統工藝,因而也收藏一些附有繩結的工藝品。他說早年在北方有知識的家庭婦女,都會編幾個傳統裝飾性的繩結;因此1971年他曾請故宮一位會編少許繩結的技工王振楷先生,傳授陳老師兩三個基本的傳統繩結。1976年漢聲英文雜誌社的社長姚孟嘉先生,曾連續尋訪多位會編結的耆老,將零散的繩結技藝彙集起來,繪製編綰步驟的圖樣,發表在漢聲英文雜誌第六卷的二、三期;引起陳老師的關心和學習熱情,引導她開始真正步入編結之門。 陳老師是學理工學科出身,數學思路敏捷並有條理,在編結過程上起了很大功能;加上1978年私立實踐家專(即今實踐大學),因發現我們的傳統繩結技藝,居然成為韓國學校的正式教材,因此便想開設傳授結藝的課程,於是聘請陳老師來教授這項技藝;這讓陳老師在教學相長的情況下,編結的技術拓展更為突飛猛進。

2023-11-01

劉千韶擁有超過40年的刺繡經歷,她不僅精通辟絲捻線和各種刺繡針法,還能准確體現刺繡的知識、技藝和文化特色。她的作品風格優雅、設色典雅,展現了高度的藝術水準,並且具有本土和時代特色。不僅如此,她的刺繡作品,包括掛屏、門簾和和服腰帶,都反映了臺灣族群和地方生活的豐富內容。

2023-11-01

「協大木器行」由李阿維先生於1962年創立,起源於台灣大溪。李阿維司精通木器製作,師承九叔公學習木工技藝,並於台北胡回邦家具工廠磨練技藝。在台北開設木器製作工廠後,於1959年回到大溪,創立「協大木器行」。他堅持傳統工藝,將木工、鑿花工、漆工等匠師的技藝結合,打造出完美的家具。店名「協大」象徵著匠師們合作協力,共同製作出高品質的木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