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胎漆器竹藝傳承大師

南投縣竹山鎮

籃胎漆器-李榮烈

籃胎漆器-李榮烈

南投縣竹山鎮

籃胎漆器竹藝傳承大師

籃胎漆器-李榮烈

2023-11-08

李藝師浸淫竹編技藝超過半世紀,不儘熟稔竹工,亦精通木工技法,另外並嘗試運用以漆器技法處理竹編作品。以天然漆塗裝竹編作品表面,竹編器物經天然漆處理過後更顯內斂之美,此種特殊技法稱為籃胎漆器,籃胎漆器的運用為其作品上的一個重要特色。

竹編、漆藝反映常民生活智慧與實用、藝術造型之韻。保存者早年受竹編大師黃塗山先生指導,後向陳火慶先生學習漆藝技法與知識,其融合竹編與漆藝之「籃胎漆器」技藝,成為作品重要特色。保存者浸淫竹編工藝超越半世紀,作品技藝、器物造型、紋飾色澤,均達顛峰,且藝術成就傳統與創新兼融,並獲民族工藝獎、工藝成就獎肯定。

相關文章

2023-11-10

陳夏生女士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農化系,任職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學生時代原本對工藝並不喜愛,後來會走上編結之路,與她丈夫莊靈先生有很大關係;莊先生的父親莊嚴先生,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文大藝研所主任,是著名的書法家與藝術教育學者,畢生對研究與維護中華文物有重大貢獻;並且非常重視民間傳統工藝,因而也收藏一些附有繩結的工藝品。他說早年在北方有知識的家庭婦女,都會編幾個傳統裝飾性的繩結;因此1971年他曾請故宮一位會編少許繩結的技工王振楷先生,傳授陳老師兩三個基本的傳統繩結。1976年漢聲英文雜誌社的社長姚孟嘉先生,曾連續尋訪多位會編結的耆老,將零散的繩結技藝彙集起來,繪製編綰步驟的圖樣,發表在漢聲英文雜誌第六卷的二、三期;引起陳老師的關心和學習熱情,引導她開始真正步入編結之門。 陳老師是學理工學科出身,數學思路敏捷並有條理,在編結過程上起了很大功能;加上1978年私立實踐家專(即今實踐大學),因發現我們的傳統繩結技藝,居然成為韓國學校的正式教材,因此便想開設傳授結藝的課程,於是聘請陳老師來教授這項技藝;這讓陳老師在教學相長的情況下,編結的技術拓展更為突飛猛進。

2023-11-08

林朝金先生對於打粗胚、細胚、開臉、底漆、粉漆、安金箔,及入神儀式等,均十分精通。林朝金先生將技術傳承予下一代,有進一步傳習他人的力與意願。林朝金先生於民國64年向麥寮丁朝山先生拜師學藝,當時盛行大家樂、六合彩,也是台灣粧佛師傅最為忙碌的時期。丁朝山本店聘請多位來自於外地的師傅,包括江文賀以及丁金皮一起共事,另外也另聘一位專門做粗胚的師傅。林朝金因為在當時資歷比較久,且曾在新竹學習窗花雕刻,因此丁朝山即讓林朝金跟著師傅們一起做,並將技術傳承下來。當時林朝金專做粗胚,也是當時唯一的一位,因此在民國60幾年至70年期間,只要從丁朝山本店出去的每一尊神像,都經過林朝金之手。民國79年林朝金離開丁朝山本店,另外成立「信興神佛雕刻」,而此時亦是大家樂、愛國獎券結束,並開放大陸探親之際。對於台灣神像雕刻業來說,亦是重要的轉捩點。

2023-11-09

吳榮具有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藝術價值,並且曾獲得國家工藝獎的肯定。他不僅精通交趾陶的傳統技法,還能夠巧妙地融入現代技藝,展現出卓越的工法和技巧。作為民族藝術薪傳獎得主林添木的徒弟,吳榮是雲嘉地區交趾陶藝術的主流代表之一,並且致力於藝術傳承工作。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個人風格,既具有傳統藝術的底蘊,又展現了創作精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