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神轎製作傳統匠師

臺南市中西區

神轎製作-王永川

神轎製作-王永川

臺南市中西區

國寶級神轎製作傳統匠師

神轎製作-王永川

2023-11-08


王永川,國校畢業後,父親王西海是從事頂下桌的木工師父,在其耳濡目染之下,看著前人的作品,靠著自己的分析揣摩,不斷的研究開發,竟也無師亦通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從事神轎製作已有57年的歷史,作品散見全國各地,以臺南市最多。目前在臺南市從事大多神轎製作傳統工藝的師傅,皆是從王永川大轎學藝成功,自行創業,是永川伯感覺最欣慰的事。 對於作品期創造題材多自己決定,在工作過程中最困難的則是設計圖的繪製,至於雕刻則是待設計圖一擬出,將影印圖稿貼在木材上,照樣雕刻即可。

王永川先生是罕見的神轎製作藝師,他的作品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具有保存和傳承價值,顯示出精湛的傳統工藝。他的作品風格穩定大方,技藝代表了精緻完美的傳統工藝價值,因此獲得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傳統工藝獎項的肯定。他製作的神轎、供桌椅等作品,雕工精美細緻,展現了鑿花技藝之美,深具民間工藝價值和薪傳意義。

王永川先生的技法優秀且保存了閩南古法遺風,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審查辦法的第2條第1款第2目:「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之指定基準。他的神轎作品具有傳統刻法,並且是全台灣少數保存者之一,他在臺南地區形成了技藝傳承體系,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審查辦法的第2條第1款第3目:「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之指定基準。

相關文章

2023-11-09

王永源出生於北勢街,父親王西海,18歲開始跟隨其兄王永川學習木工技藝,在永川大轎期間40年,於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6月開始創業,現為永圓傳藝負責人。雕刻工藝可概分為金刻、木刻、石刻,大多和建築裝飾與日用器皿有密切關係。中國自商周起,各種石器、陶器、玉器上圖紋裝飾即頗為盛行,如雲雷紋、饕餮紋等,這時期的雕刻工藝與當時宗教體系、宇宙認知概念緊密結合。 臺灣雕刻及木工藝的發展,源自明末清初中國來臺的「唐山師」,其中有些應聘來臺工作,工作結束即返回,亦有些在臺灣定居開枝散葉,因此臺灣目前的雕塑師傅或追溯其祖師,皆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福州三地。

2023-11-01

黃媽慶是鹿港北頭村的木雕藝術家,出生於1952年。他來自討海人的家庭,14歲起師從泉州木雕師傅阜王錦宣學習木器雕刻技巧。在學成後,他從事商業性的木雕工作,包括製作寺廟祭拜用品、欄間雕刻等。然而,隨著臺灣傳統木雕產業市場萎縮,他開始轉型,於1992年起放棄商業代工,開始進行傳統藝術創作。

2023-11-08

林喜美女士擅長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其技藝精湛,精熟各種基本技法,進而出神入化,精巧地將平織、緯挑、經挑融合,且能依據族群部落的慣習,巧妙創新,展現賽德克族織布文化;亦熟稔傳統苧麻線材產製工序,包含剝麻、染煮、捻紗等過程。林喜美女士曾擔任多所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織布課程講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喜美女士長年居於部落,傳統織布技藝承繼部落耆老而來,長時間學習、研究、創新,為族群內具代表性之織藝保存者,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