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州民謠思想起

屏東縣滿州鄉

滿州民謠-張碧英

滿州民謠-張碧英

屏東縣滿州鄉

滿州民謠思想起

滿州民謠-張碧英

2023-11-08

張碧英參與了2013年的「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滿州民謠—張日貴傳習計畫」第一期傳習計畫,並且具有傳統曲調項目、月琴彈唱、即興演奏和創作新詞的知識和技藝。她在訪查期間展現對民謠文化表現形式的深入理解,並且在傳習計畫結業後擔任教學助理,指導滿州鄉境各中小學的民謠社團和社區民謠班。她多次參加詩詞創作和演唱比賽,並在國內外多項音樂展演和交流活動中取得佳績,具有顯著的傳習能力和意願。

保存者張碧英於2013年至2016年參與了第一期傳習計畫,並在2017年考取結業證書。她目前擔任張日貴傳習計畫的教學助理,並在多所學校和社區進行滿州民謠教學。她擅長的滿州民謠曲目包括守牛調(八仙論情)、牛母伴、四季春(十二生肖 兔蛇)、鄉村小調(紀念鐘教授)、五孔小調(十二月苦力歌 912 月)、楓港小調(駛牛車 No.9~12)、楓港小調(駛牛車 7-8)、楓港小調(駛牛車 4-6)、 思想起(十二條手巾談史說情 No.7-12)、平埔調(楊榮死某 7-12 月)等。

張碧英的技藝特色在於她擅長創作歌詞,並在詩詞創作和民謠演唱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她曾多次參與恆春洋蔥嘉年華會及恆春國際民謠節的各項比賽,並獲得特優、優等及甲等獎項。她所演唱的歌謠能夠反映滿州地區由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文化傳統。这些特色使她成為滿州民謠傳統的代表性人物,具備登錄的條件。

相關文章

2023-11-03

梁玉水能夠熟知並正確體現泰雅口簧琴這一具代表性的生活樂器。他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能夠充分體現泰雅常民音樂的價值和特色。泰雅口簧琴是一種特殊的樂器,其吹奏技能面臨著失傳的危機。梁玉水具備了這種瀕臨失傳技能,他的存在和傳承工作對於保護這一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陳家北管八音團在傳統技藝或藝能方面表現特別優秀,擁有領先地位。他們的演奏水平優異,並且能夠詮釋各種風格的曲目,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

2023-11-14

Mikongu(米貢祭)是目前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第十六族—卡那卡那富族兩項重要祭典之一, 祭典儀式內容早見於日本殖民時期總督府的調查文獻當中,例如,《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鄒族阿里山蕃四社蕃簡仔霧蕃》(佐山融吉2015[191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以及《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小島由道2001[1918],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由此可知,根據文獻紀錄,此祭典已經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2023-10-13

天燈又名孔明燈,起源於三國時代,相傳由諸葛亮 (孔明)首創,當初為了要在城內傳遞軍情,利用熱氣球原理製成孔明燈,以利聯絡。至於平溪天燈由來,據當地耆老口述始自前清道光年間,大陸沿海民眾先後移居該地開墾,時有盜匪作亂,騷擾村民,村民因而時需避難山中,一旦危機解除,方由村中留守之壯丁以施放天燈為號,通知村人返家。其後時局漸定,施放天燈卻因此而成為平溪特有之傳統民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