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大師

高雄市三民區

木雕-葉經義

木雕-葉經義

高雄市三民區

木雕大師

木雕-葉經義

2023-11-08

葉經義師累積五十年的木雕技藝的經驗,青壯年作品不僅承襲了泉州蘇水欽派的精髓,中年後因施作日本寺廟雕刻,融合了日式風格,使其作品具有婉秀的風貌。晚年以創作型題材為主,不論人物或走獸之神韻與動態,均超越了其個人寺廟雕刻的水準,也為泉州蘇派的木雕再創新的高峰。其作品有匠藝而無匠氣,值得推薦登錄為藝師行列。

葉經義16歲拜福建泉州派師傅蘇水欽為師,因天份極高,在經過二個月即為師傅帶班承接工作,在40歲時因台灣木刻工作陷入低潮期,轉而承接日本寺廟建築裝飾,現也承接傳統建築的古蹟維修(例:板橋林家)。

台灣最早的神像乃是三百年前隨著移民由家鄉分香、分靈渡海而來。因此,除了保佑渡海平安的媽祖之外,多半是家鄉供奉的地方神明。待胼手胝足,新家園安定之後,便聘唐山師傅雕刻神像奉祀。台灣第一、二代神像皆出自唐山師傅之手,台灣本土的神像雕刻師傅承襲來自唐山技藝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台灣的宗教信仰蓬勃發展,寺廟林立,寺廟數目年年增長,其所供奉的神明種類五花八門,且融合了佛、道、儒教各派,根據早年的統計,台灣有二四七主祀神,加上其他神明,約莫有五百種。 最普遍可見的神像為土地公、觀音、媽祖、關公、玄天上帝、佛祖。

相關文章

2023-11-08

莫永崇於民國33年3月中斷學業,前往竹山郡竹材工藝傳習所學習竹編,師承張清波先生及助理教師黃宗能(原名黃滿)。在民國42年,受到黃滿老師推薦,莫永崇進入南投縣特產工藝研究班,進行為期4個月的研習。在這段期間,他有幸得到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老師的親自指導。

2023-11-01

製墨為傳統文房四寶工藝之ㄧ,陳嘉德製墨能承繼傳統,一枝獨秀,其價值在於工序、工法、工料的技藝傳承,技法具有藝術之重要性。繼往開來,遵循古法,純以手工製墨,有其獨到之處。

2023-11-01

1966年由專業佛像畫家姨丈曾竹根先生的啟蒙。1970年初中畢業後到台南繼續向姨丈習藝。姨丈為了擴展劉家正老師的繪畫領域,將之帶往雲鵬工藝社(專業寺廟彩繪)拜師丁網先生(師承潘春原)。在此期間,劉老師仍常趁工作閒暇之餘向姨丈學習佛像畫。後因雲鵬工藝社專注於寺廟彩繪,精細處皆需另聘當時著名畫師潘麗水與蔡草如二人作畫,因而有幸師事兩位老師。於台南習藝前後共約10年整。
返回頂端